诺兰导演的新作《信条》本周全球开映,凭着高概念的噱头引发一轮观影热潮,可惜这轮热度没有持续太久,甚至比预期中最保守的局面更悲观,截止至9月6日晚,票房才破2亿,单日还不如上映第17天的国产战争片《八佰》,而且全无翻盘的迹象,不得不说,诺兰这一次走了麦城,败局已定。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诺兰输了票房又丢了口碑,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要知道诺兰之前的电影包括《盗梦空间》《星际穿越》《黑暗骑士》都是豆瓣上的九分以上神作,《致命魔术》《侠影之谜》8.8分,最不济的《敦刻尔克》也有8.4分,与之相比,现在7.9分还不断下滑是《信条》已经是最低了。
从电影本身来说,《信条》依然是神作,花活和技巧,对时空的设定调度,甚至更高于《盗梦空间》,当很多导演的剧本还在停留在三维时空的基础上,诺兰已经提前领略并捕捉到了五维时空的神韵。
但是,或许诺兰输就输在段位太高,明明是大学教授的才华,来给小学生讲课,不愿意放低身段,或许,他认为自己已经做得够通俗易懂,可是对于观众来说,依然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信条》根本就看不懂,大概故事和每一个情节都明白,但是这些情节包含的信息量太大,就算掌握了剧透和相应的物理学知识,依然做不到眼与脑同步,诺兰用台词出了一个主意,别试着去理解它,要学会感受他。
想法是好的,可惜的是,大家感受不到,现在看来,《信条》其实只犯了一个错,那就是炫技,所有人物都顾不上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没头苍蝇一样拼命往前赶,就是为了配合诺兰的逆世间魔术,诺兰才是最大的表演者,所有台词最后可以翻译成两句话:看,我把技巧玩得炉火纯青。
但是这么一来,电影人物就太符号了,所以不如《终结者》有情感,不如《黑客帝国》有层次,甚至也不如《盗梦空间》有团队精神,最后队友的牺牲轻率得犹如扔掉一块废道具。
摄影机是最好的,团队和演员是最棒的,预算是非常多的,可是在这顶级的条件下,《信条》成功的做到了让观众如坐针毡。
有趣的是,在售票平台的观众画像数据上,男观众高达八成,女观众只有百分之二十,不得不说,诺兰成功的用自己的高智商,把女观众挡在了门外。
作为一部商业大片,《信条》败在格调太高,输在对女观众太不友好。
这一点很像2014年的《一步之遥》,一样被寄予厚望的大导演,都是技术流的顶尖高手,都是最好的资源变成了最坏的结果,因为“看不懂”遭遇滑铁卢。
其实,诺兰和姜文都是划时代的天才,鹤立鸡群的导演,只是天才也会有遗憾,《信条》的遗憾就是诺兰走得太快了,我们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