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个春天》让电影回归生活,希望陆庆屹不会成为下一个毕赣

(2019-01-07 23:39:43)

和同档期的毕赣、非行、于淼等导演相比,陆庆屹是电影圈里真正的无名之辈,不仅籍籍无名,而且也没有强大的专业技能,这个做过球员、歌手、编辑和矿工的文艺大汉在没拍电影之前一直与传统意义的成功毫无瓜葛,而随着他导演的纪录片《四个春天》上映,这一切有了质的改变。

他通过电影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搬上银幕,初衷可能只是出于摄(爱)影(好)师(者)的敏感随手记录,却无心插柳成绿荫,不仅成了大电影,还上了院线,豆瓣一度高达9分,2019年第一部口碑之作。

陆庆屹无疑是幸运的,活在这个娱乐气候很严苛也很宽容的时代,人们一方面对精英大导演和小鲜肉抠图明星毫不留情的挥棒痛击,一边对草根出身的电影人不吝赞美。这是因为大家对那些高高在上的大制作大哲理仰视太久,脖子都酸痛了,低下头环视四周,发现这世界哪有那么深奥,很多鸡毛蒜皮财米油盐的琐事,往往更加的新鲜有趣,只要方法恰当,操作合理,不知名的导演一样可以拍出观众喜闻乐见的电影。

这些让人喜闻乐见的电影,有时候会获得更多的喝彩,恰如拍了《大象席地而坐》的胡波,拍了《路边野餐》的毕赣,拍了《四个春天》的陆庆屹。

毕赣因为对诗与梦,光与影的坚持,让《路边野餐》赢个满堂彩,电影有很多技术硬伤,既不亲民也不娱乐,没关系,人设立住了就好,无论那些分析得头头是道,还是不问青红皂白回手就是一个赞的,都是先认可了他的电影。

陆庆屹也是这样,《四个春天》的成功不在于电影有多好,而是因为他拍电影这件事获得了认可,用创作的态度和内容打动了观众,他把四个春节里自己回家陪父母过年的故事拍成电影,各种生活化的情景片段,温馨的画面,浓浓的亲情,无需故事化和戏剧化的加工,就已经诚意满满,感动不停了,值得我们为之掏钱买票。

在这部电影里,很多三十多岁,四十岁左右的年轻人都能看到自己的人生,为了一份飘渺的梦想,不堪的现实,漂泊在异地他乡,庸庸碌碌,随波逐流,在将麻木快沮丧的时候,蓦然回首,却发现向往的生活已经在手指尖溜走了。越发的怀念亲人守护在一起的平凡生活,老人收拾屋子,等着孩子回家过几年,做腊肠,烧野菜、修电器、踩缝纫机、给蜜蜂做房子、用老掉牙的乐器伴奏唱歌。

正是这些朴实无华的生活片段,形成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让每个人看到了自己与父母渐行渐远的亲情,回想起曾经贫乏而美好的岁月,感受到生活本真的色彩。

如果说陆庆屹是把电影变成了记录生活的影像,那么毕赣就是再用电影来造梦,两个导演都有才华,以极致的风格,让与众不同的电影赢得了大众的认同。

而《地球最后的夜晚》之所以没能延续《路边野餐》的口碑效果,不是毕赣本身的问题,而是过度的电影技术,太多的功利心,湮没了电影本身的光华,现在看来,上映当天价的票房是蜜糖也是毒药,扼杀了这部电影本该拥有的纯粹。

电影不应该只是一门生意,技术和情怀也不是万能的,只有真正能够打动内心的电影,才能具有长存下去的生命力,只有贴近生活的导演,才能获得持续长久的创作力。

希望陆庆屹能够坚持自己的生活感,不要被资本和票房挟持,在不远的以后,拍出更真实更动人的作品,而不是票房更高的电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