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爱怨痴缠

在看完丑丑执导的电影《侗族大歌》许久之后,悠扬的音乐还在耳边环绕,脑海里除了片中几位主人公长达数十年的爱怨痴缠,还浮现出很多电影的画面,像《百鸟朝凤》《边走边唱》《三峡好人》《岁岁清明》《那山那人那狗》,这些作品的相近之处就是在地域文化的土壤上挖掘出传统艺术的魅力。《侗族大歌》也是如此,把镜头对准一方水土,以抒缓而又深情的笔法,在贵州侗族村寨文化的画布上,撒下那些美妙而又隽永的美景。
http://p9.pstatp.com/large/46e600055408db69743e
这不是简单的讲述一个爱情故事,而是侗族人几千几百年来精神世界和人文传统的凝缩和写照,他们热情、乐观、善良,哪怕付出自己的一切,也不会背叛初心,特别是那福这一角色,一出场是无所事事的富二代,并没有用自己的财势去取悦于阿莲,默默的尊重并爱护着阿莲,痴心守候数十年的坚持催人泪下。
如果说那福代表了侗族人的坚持,那么千树代表了侗族人的才华与道义,阿莲则彰显了侗族人对爱情的热情与专一,从三个人身上,我们能看到他们对艺术和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对爱情的忠贞,像一生只能爱一个人,一首情歌只为一个人唱,这种爱情观朴素而又令人肃然起敬,就像片中辽阔而又深远的丛林一样,具有一种原生态的美。
http://p9.pstatp.com/large/46e7000512a52c4ab6b6
这是一部人文与时代的史诗,创作团队走遍了贵州黔东南的自然村寨,走访四十多位歌师,收集一千多首侗族歌曲, 收集近百个民间故事。看完电影的观众就会知道,电影展开了整个侗族大歌的历史风貌,多样化的文化元素与民俗风情,数十年的岁月变迁,都被浓缩于两个多小时的片长中,观众可以全程徜徉在波澜跌宕的悲欢离合中。
大家可以看到侗族人的很多文化元素,例如侗族人的风俗,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男孩会在扒心上人的窗户照情歌,如果女孩也有意,就会与之对歌,还有侗族人办喜事,主人家会把满碗的美酒递给抬轿的工人,工人一饮而尽,喜气洋洋;例如侗族人的饮食,喜欢吃打油茶、鱼生和腌鱼,妇女会编制精美的手工品去集市上卖,这些文化元素,在影片中都有体现。
http://p1.pstatp.com/large/46e5000537b51aff142c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那就是侗族的三大国宝,鼓楼、风雨桥和大歌,鼓楼是侗寨的标志,影片中有很多戏分就发生在鼓楼里,由木材搭建的坚实而又精巧的鼓楼,记录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刻录下岁月留下的痕迹,花桥也就是风雨桥,在影片中也有多次出现,鼓楼、风雨桥和侗寨的山水融为一体,非常养眼。
侗族大歌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从春秋战国时期传承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这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也是世界音乐之林的一块瑰宝,也被影片搬上了银幕,影片开场时长达数分钟的大歌表演,给观众带来一场绝美的艺术体验。
http://p1.pstatp.com/large/46e6000554074532d850
片中的音乐由近百位来自中国爱乐、国家交响乐团等院团的演奏家现场录音,贡献出接连不断的金曲,配合美妙的画面和故事,堪称一场真正声与影的盛宴。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影片在国内外获得了很多荣誉:美国休斯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最佳艺术指导奖;加拿大维多利亚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新文化浪潮电影大奖”;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最佳民族电影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新人男演员奖等多项国际大奖。以及北京国际电影节、金鸡百花电影节、北京青年影展等多项电影大奖,足以说明影片的艺术水准。
爱情、人生和艺术,都是没有国界的,《侗族大歌》由小见大,以丰富的文化元素与动人故事,让世界见证了侗族的爱情、人生和音乐,除了娱乐价值还有其文献价值,希望大家都能支持这样的好电影,11月17日一起去电影院享受这场爱情与艺术、视听与心灵的多重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