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左耳 |
应该很多人都看过金基德的《撒玛利亚女孩》,一转眼就是十几年前的电影了,比《左耳》的小说还早,电影讲两个女孩儿去援交,一个把风,一个交易,最后交易的那个死了,另一个又去找嫖客,让人白干还把钱还回去,用自己的屈辱去救赎。《左耳》讲的其实也是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女孩,一个狂野,一个温驯,黎吧啦死了,李珥去倒贴许弋,又跟了张澜,虽然加以纯情和浪漫的包装,主题还是很有深度。
那天看完《左耳》已经是夜里,坐上公共汽车回家,看着窗外,脑子里就浮现出黎吧啦在海水里游泳的野性画面,随后就是她饥渴的与张澜的热吻,霸气的把李珥碗里的香菜抢过来,倒在大街上静静等待死亡,想到这些,忽然的就从无动于衷就变得心潮难抑,想哭,为了一个被视为公共汽车的坏女孩。
每个男人在男孩时代,心里中都住着一个坏女孩,牢牢占据着他们的白日梦,只要她够漂亮,性感、野性,甚至乱性的都没问题,而那些看上去文文静静的三好女学生通常都是难以入梦的。《左耳》就好在终于尊重了男孩的本能,没再把玛丽苏或绿茶婊们捧在手心里怕化了,而是很好的围绕黎吧啦这一“公共汽车”作精神核心,展开每一个孩子的欲望,改变他们的人生,这种感觉,比多数前几年热卖的青春片要真实许多。
某个角度来说,《万物生长》中的柳青和黎吧啦一样,都是男孩的图腾,只是《左耳》走的更远一点,黎吧啦不仅占据了男孩们的梦,甚至也占据了女孩们的梦。
黎吧啦和李珥,看起来是格格不入的两种女孩,其实是同一类人,李珥也想做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孩,一开始她做不到,就像她偷着试着抽一口烟就呛得不行,只好把烟从窗户扔下去,黎吧啦却可以带着喜欢的张澜去楼顶,去海边,甚至是自己的床上。
从黎吧啦之死(据说小说里是因为不想流产而从车上主动跳下去,如果是这样比电影要更有力度的),李珥彻底放下了顾虑,像变了一个人,去找许弋,借钱给他,后来又爱上了张漾,彻底变成了黎吧啦的化身。
两个女演员的表演都好,童星出身的马思纯前半段把黎吧啦演得很坏,性感身材、野性与纯真并存的笑容则引人心动,后半段则逐渐揭开人物的内心世界,那种野花一样与命运抗争,坚忍求存,以多刺的外表来保护自己,展现得富有质感,且有层次,有几场强情节也具有相当大的爆发力。
每部青春片里都有一个坏女孩,嫉妒、贪婪、虚荣、蛮横,不通情理,不知羞耻,等等青春期少女的缺点应该都会占上两三样,不然怎么体现女一号的好呢。可是呢,很多笨蛋导演的蹩脚青春片输也就输在了这里,太想拍一个清纯如水貌美如花的灰姑娘了,结果个个拍成玛丽苏,有时候还会拍成绿茶婊,血糖太高,观众会被晕吐。
从IP到电影,《左耳》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应该是都不如《致青春》《同桌的你》还有《匆匆那年》,但是此类男生女生式的青春期电影似乎很少按规律办事,经常莫名其妙的就火了,这其中除了《致青春》还有一首至今回响的《红日》,其它过后再提也就只能呵呵了,可是《左耳》不同,一个撒玛利亚女孩式的人物成全了苏有朋的导演处女作,让我们日后如果重提这部电影,可以有一个有价值的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