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香港电影 |

又是一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如期颁发,没有惊喜,也不存在黑马,各大奖项都颁给了实力最强的影片或影人,除了赵薇以半部女主角力挫表现同样不错的本地"金鸡"和“雏妓”,小燕子艳压地头鸡,稍有意外,一切都是顺风顺水,许鞍华实至名归,《黄金时代》无可争议,刘青云自己战胜了自己。虽然各大奖项的归属波澜不惊,但本届金像奖的含金量并不低,得益于过去一年香港创作人的努力,本届金像奖提名影片的整体水准要高于前几年,特别是针对之前两届里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提名行列里都有充数之嫌。
今年,除了林超贤凭《魔警》入围导演稍有点不够份量,都是特色之选,既有文艺质量也有扎实的内容和话题,而且并不缺乏香港基因。《窃听风云3》《香港仔》(内地上映时的片名叫做《人间小团圆》)都是标准的香港题材,分别是商业制作和人文小品;《黄金时代》虽是讲述民国文坛的故事,以内地演员为主,最后也落脚在香港;《那夜凌晨》《魔警》是标准港片,大气魄的小制作和重口味的类型片;合拍片《亲爱的》虽是纯正内地题材,却有香港导演一向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几部电影都很过关,对比近几年的金像奖,呈现的是复苏迹象。在今年的金像奖上,演员的表现也优于往年,曾江、吴孟达双雄会犹为耀眼,女星方面,无论女主和女配都是强手扎堆,赵薇能脱颖而出,拼下汤唯、吴君如和阿SA是需要一番苦功的,恭喜她,终于做到了。
好的,话不多说,奖项只是奖项,一个名头而已,对于电影和台前幕后创作人来说,是一种认可和激励,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个观影看片的指南。不知道有多少观众总是等到一些奖项开出后,让专业评审把好片都筛选出来,再依序去看电影,这是一个提高效率少看烂片的捷径。当然,电影红花会也是一个观影选片的必备神器。今天就不多八卦了,把片看全了再说话,先来给大家点评金像奖上的这些电影,不多,就7部,都是不看会后悔的好片,快来看看哪一盘是你的菜。

《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开往大埔的红VAN》重口科幻末世情
陈果这位有着强烈人文意识的导演来操刀这部超级大背景,稍有点力不从心,提名很多,多数属于陪练,只拿到一个配乐奖是应该的,之前还有人认为是最佳影片热门,其实只是偏好。这部电影改编自在香港极是火爆的网络小说,该小说的特点就和国内的玄幻、盗幕、穿越小说一样,写得神出鬼没,世界观奇大无比,挖的遍地都是大坑。故事讲的是大亚湾核污染和福岛核电爆炸引发的末世危机,2017年,日本人启动一个惊天大阴谋,把一批死囚记忆刷成2012年已经因车祸死去的香港市民,送到已经是病毒和核子占据的香港禁区,研究人类面对核危机时的反应,在这批必死的实验品之中,则隐藏着两个“异类”。当然,这属于严重剧透了,电影的手法是从红VAN车开始,一点一点揭开甚至都没提这些背后的事情。
影片故事还是走陈果一贯的城市映像风格,倒也别有一番风味,片中充斥着各种僵尸、病毒、奸尸、暴力、杀戮、阴谋等CULT重口元素,可谓是五毒俱全,封闭空间内的人性之战也是颇有警世意味。喜欢重口味的观众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

《金鸡SSS》做鸡就要做金鸡
王菀之凭一个角色拿了两个奖,相信也是美醉了。影片最发力的其实还是永远敬业、不以社会分工不同而自轻自贱的“金鸡”吴君如,张家辉也把一个刚刚出狱后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江湖大格演绎得格外起劲。这也是去年最具香港精神的作品,就自卖也要卖出尊严和自我,这个主题足够振奋香港民心,加之明星众多,又有乐而不淫的情趣,自然成为去年香港的本土票房冠军。本周电影红花会有云之东老师的专文评论,恕不多说。

《魔警》一念成魔一念佛
这是一部有香港历史情结的电影,只是类型片玩得太嗨,失去了一定思考性。一向以火爆场面著称的林超贤这一次玩起了复杂叙事,让都市里的天使与撒旦——警察与暴徒合体,并且遣上男神级的吴彦祖和已是两届影帝的张家辉联袂成魔,与廖启智、李国麟等演技派悍将组成的匪帮展开暗战。
就角色来说,《魔警》是吴彦祖的一次个人独秀,与之相比,张家辉只是戏分有限的大绿叶,端着大枪怒火街头的演技含量不大,但是贵为两届影帝,时下香港影坛最敬业的劳模,影片倒也没浪费张家辉的演技,他在与吴彦祖“合体”的戏份中提供了足够多的支持,却也抢走了不少戏分,让吴彦祖一念成魔一念成佛的结局显得有些薄弱。
除了表演,影片也有大量精彩的枪战动作和场面调度值得一赏,内外合壁,保证了娱乐效果。除了风格比较阴郁,《魔警》不会让为娱乐而来的观众失望,大段的街头枪战,火力对轰,华丽的调度,强烈的暴力美感。

《香港仔》香江情怀总是春
黄耀明凭主题曲《目的地》拿奖。影片描写的郑家三代人,明显是当下香港市民的现实缩影,有趣的是,这些人物的外在身份和内在状态都有明显的反差。老爹吴孟达和吴家丽饰演的续弦妻子,一位是上岸的渔民,一位是从良的风月女子,吴孟达平日做道士替人做法事,指点迷津,是出于内心深处隐藏着对捕鱼生涯的救赎心理,即便广施善法之事,精神世界仍在业海中飘零不知何日才能靠岸。杨千嬅饰演的大姐是导游,每日在阳光下给照本宣科给游客们讲述典故,其实自己就是迷途的羔羊,沉迷于童年的心理阴影之中,总感觉缺少家庭的温暖,对不能得到父母的慈爱而耿耿于怀,影片开场时游客喧宾夺主,以及后来杨千嬅神游冥界的段落,耐人寻味;曾志伟饰演大女婿医生也是如此,他深谙医道和人生之道,却看不到未来,和小护士的偷情后开始思索那一块开往“任何目的地”的路标,任何目的地其实也就是没有目的地,夫妻俩展现的其实是香港这一代人的游魂心态。

《窃听风云3》乡情难抵夺命金
相信很多观众看完《窃听风云3》都会觉得不如前两部那么冷酷紧致,几位男主角时不时的卖萌有失商业巨制应有的紧张感和严密,一首走调的老歌《风云》,充满孩子气的碰碰车结局,看起来是玩心太重,其实恰恰是这部续集的革新与可贵之处,体现了满满的潇洒气度,与纯正的港片精神。
影片不去渲染被“丁权”和金钱扭曲的人性,而是在清新低调中素描被留存下来的温馨,古天乐接受叶璇从老店买来的老式眼境,曾江至死抵制陆国上市不愿外人彻底入侵新界,吴彦祖忍着粪臭帮村妇周迅修车,罗兰与邻里之间的互相扶助,还有还原宗族特色的添丁晚宴,这些新界人不肯放弃的传统,即便是作恶多端如刘青云、方中信、林家栋,为事业不惜代价如叶璇,也是如此。
因为被这些极具情感的情节,演技卓绝又不刻意的演员所打动,所以看《窃听风云3》的时候,根本没在意影片后半段骤然由装备精良的高科技窃听战,演变为一群儿时玩伴长大后仍不失孩子气的恩怨决断,当影片最后,周迅与吴彦祖在田间相约,远处的高楼隐落,重现出新界当年青山绿水的模样,一群小伙伴欢闹着跑过。喧闹过后的平静,让人有一种重回故里的闲适之感。

《亲爱的》骨肉分离最悲情
《亲爱的》确实好看,但某些层面上还是过于悲情了,用力太重,失之灵巧。也没有办法,一个能让全社会每分子都感同身受的题材,一个伤感奔流,绝望中有希望的故事,就像一场狂风骤雨,冲击着我们麻木而又敏感的心灵,130分钟的观影中没有半分的轻佻和不恭,足见台前到幕后一众主创的尽心尽力。对于观众来说,最直接的便是演员们情感丰沛的表演,前有黄渤的坚忍不拔,后有赵薇的弃而不舍,中间有把悲伤留给自己的张译,几位明星都演出了深入血液的切肤之痛,勾起的悲伤久久不能平息。赵薇的影后桂冠,当之无愧。

《黄金时代》孤独的黄金时代
这是许鞍华一个人的黄金时代,在票房决定一切的电影市场,《黄金时代》坚守着一面创作的旗帜,这面旗帜不仅属于香港,也属于内地,属于整个华语电影,金马金像的荣誉加身,等于是迟来的认可。去年国庆档,内地电影市场票房一举突破10亿,其中《心花路放》以独揽6.2亿的战绩傲视神州,《痞子英雄:黎明升起》打出1.6亿,《亲爱的》有也超过1亿,三强之下,之前被寄予厚望的文艺片《黄金时代》以三千多万的收入混迹于众多动画片组成的基层队伍中,看起来处境尴尬。史上最强黄金档为何容不下《黄金时代》?少数电影占据多数票房的贫富不均现象怎么解决?文艺片何去何从?一连串的疑问构成的疑云再度笼罩了高分低能而且缺乏厚度的中国电影市场。
其实这些问题也并非无解,《黄金时代》损失了票房,但电影人通过创作,完成了叙事手法与艺术表达的尝试,这种尝试成功而且过瘾。这样的收获,无法用票房或奖项来衡量,电影终究是一种创作艺术,当这种艺术违背了大众的接受意愿,自然无法得到丰厚的商业回报。可艺术这玩意,绝不是说来买票的人越多就越好,虽然很多流行歌曲摇滚乐,热门电影都有很高的商业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好音乐和好电影就一定会畅销。《黄金时代》恰好就是相对不卖座的那一种,没有强故事性,没有奇观,没有狗血,没有虐心和突出商业性的好电影。许鞍华表现了对艺术的绝对尊重,用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方式拍了一部少数人很爱,多数人不感兴趣的电影,输了票房却赢回了自己。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次胜利。它的失败在电影之外,花费了一部商业大片的投资和资源,拍了一部注定难大卖的文艺片,并一度试图通过华丽包装让它获得市场的宠爱,低估了市场的规律。
若《黄金时代》真的换成一种大众都喜闻乐见的形式,那才是中国电影的损失。当人们把质疑或同情的眼光投向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最该问的其实不是它为何票房不佳,而是问问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只会用票房衡量电影。只有《泰囧》《西游降魔篇》《大闹天宫》才算成功吗,只有《分手大师》《心花路放》才叫值回票价吗,这个问题必须分两个角度看,在娱乐性,它们都太强了,在电影本身,它们还缺少很多。一部电影的好与坏,成功与失败,不能单纯用一个指标来衡量。电影本来就难以用市场来衡量价值,无论什么类型多大投资的电影,都是一样的票价,都是一百多分钟的视听服务,但给每一位观众的感受却可以有云泥之别。或许再许多年之后,我们会衷心的感谢许鞍华,在这样的季节,带来这样一部不一样的电影。
前一篇:《想明白了再结婚》笑泪交织立婚规
后一篇:王晶联手爱奇艺预示影坛新风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