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暴疯语》每个人都有两个“我”

(2015-04-05 15:24:21)
标签:

娱乐

刘青云

暴疯语

杂谈

《暴疯语》每个人都有两个“我”

 

 

每次动手写类似《暴疯语》这样的悬疑片,都会为到底要不要剧透纠结一番,评论这样的电影,若是不剧透,就好像隔靴搔痒碰不到痒处,若是剧透了,对看过片的人来说太残酷了,至少抹杀了一半观影的乐趣。相信这也是所有观众的纠结,所以建议没看片还打算去看的朋友,先收住好奇心,不要到处读影评,直接去看电影,感受一下脑洞大开的乐趣。

 

就算避开最后的解密环节,《暴疯语》表面的故事就已经非常精彩了,悬念连接不断,层层叠叠。第一个悬念是范国生杀妻案,刘青云饰演的范国生,在儿子死后三年,生活混乱,债务缠身,与叶璇饰演的妻子嫌隙渐巨,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狂,把妻子推出楼外坠亡,后经精神病院鉴定为精神失常,入院永远观察,逃得牢狱之灾。

 

 

《暴疯语》每个人都有两个“我”

 

从影片这一序曲,就显出了幕后台前的强大功底,监制尔冬升、罗志良和导演李光耀共同把关电影品质,一气呵成的叙事,狭窄空间中的调度,营造出强烈的紧张和悬念,多处预留的伏笔则留下充足的展开空间。例如范国生到底有没有精神病,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他的老婆确实要离他而去,他是真的突然精分,还是想报复老婆,从他后来用煤气自杀的情节来看,还有后来在精神病院被试探时的反应,真是有点太“正常”了,难以辨别,毕竟,咱们都不是精神病科医生,没有方中信和黄晓明那样一双明查秋毫的眼睛。

 

悬疑片也好,推理片也好,要的就是这样若即若离的真相游离感,范国生到底是不是精神病,从一开始就迷惑了观众的思路,黄晓明、薛凯琪、方中信、院长的出现,则把这张悬念的网越拉越大,毫无疑问的,无论之前从海报和预告透露的信息,还是影片两大主角的卡词设定,黄晓明必然不是一个简单的医生,他的身上有个秘密,必然是影片故事的关键,直到最后才能揭开,这一点最开脑洞,不能剧透。

 

从范国生被医治好以后的一段故事里,《暴疯语》更像是一部关爱精分人群的情怀之作了,媒体的关注,重新适应工作,从前的恩怨,前来纠缠的亲属,让范国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就算不是精神病人,恐怕也会产生精神问题。直到鲍起静突然暴发,引发多米诺效应,导致天台杀人案,每个人都身不由己的滑向毁灭。

 

 

《暴疯语》每个人都有两个“我”



刘青云饰演这样的精分人士,早就是炉火纯青,在片中无论是杀妻时的癫狂,治疗和出院期间的老实忠厚中带有不可控的神秘感,直到后来和黄晓明双雄斗法,人物塑造得非常有层次,鲍起静则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存在,她演出的复仇岳母让人不寒而栗。出意料的是黄晓明,与一票香港演员的合作中,他不仅保留了不帅不二毋宁死的决心,在表演上也没出什么纰漏,有一些剧烈的情绪,也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例如和女病人的调情,与方中信的对峙,与刘青云的对抗,都接得非常稳健,表演水平尤胜《中国合伙人》时的成东青。

 

在影片的最后部分,导演通过非常生动的“治疗”手法,电脑、书、药,镜子,封闭的空间,有趣的测试,由此展开了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那里有惊险的生死之争,也有温情与热爱。其实何止是精分者,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藏有两个“我”,也就是双重人格,在矛盾与冲突中产生抉择,当两个人格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或是剧烈的精神刺激,就会出大问题。

 

精神症状,是当下社会的一个通病,活在快节奏的都市中,或多或少,每个人都有一些心理隐疾,就连看似钢铁神经的医生也一样,所以,面对“精分”这一话题,《暴疯语》用类型片的方式传递观众一个很实用的信息,有了毛病赶快看医生,以正确的方式解决,别等到“两个我”不可融和的阶段,试想片中那位男主角若是能及早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悲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