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孤》一场没有终点的无悔追踪

(2015-03-26 00:09:19)
标签:

娱乐

失孤

刘德华

《失孤》一场没有终点的无悔追踪


面对打拐这一沉重的现实主义命题,《失孤》没有走单纯的苦情或激励,而是通过一位平凡父亲的寻子之路,带观众一起奔走于山高路远,游离于人潮与孤独之间,产生深一层的心灵感悟。

 

刘德华饰演的雷泽宽只身一人,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只为寻找十五年前被拐走、不知现在是生是死的儿子,影片一开头就用两个路人的争吵替观众发出了疑问,茫茫人海,他怎么可能找到儿子,一意孤行岂不是失去更多,他为什么不放下过去,迎接新生。这就是影片的核心矛盾,是该放下过去,还是重新来过,雷泽宽到底应不应该继续。相信每一位观众心里,都有一个微倾的天平。

 

难道雷泽宽不清楚希望是几若烟缈,他自己都说这是大海捞针,却一捞就是15年,他还说只有在路上,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父亲。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中国,还有几十万上百万的离散家庭,有人选择了苦苦寻觅,也有人选择了默默忍受,疯了,死了,遗忘,绝望,想想都觉得这个题材真是不忍直视的残酷,可是话又说回来,大海捞针毕竟是还有一个希望,哪怕是苦海,哪怕是穷尽一生的追索,也要不舍不弃。

 

《失孤》就是这样,在茫茫苦海中,点亮这一线微弱的希望。但它又不是彻底悲伤的电影,尽管从片名看,失、孤,两个字就透着无边的冰冷和寂寞,没有一丝一毫温馨的感觉,可是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还是对亲情的坚定、执着和不放弃。

 

片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执念和希望,也有放不下的记忆。这份记忆是无比温暖的,雷泽宽的记忆是儿子脚上的伤疤,曾帅的记忆是故乡的铁锁桥,竹林,妈妈头上的辫子,在失去亲人以后,记忆是唯一可以用来再相见的凭证。当两个人如父如子般看过一座座桥,见了一丛丛竹,最后,曾帅找到了家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身份,雷泽宽还要继续前行,他所拥有的,仍然只是无处安放的记忆和想念,还有一个微弱但不灭的希望。

 

《失孤》一场没有终点的无悔追踪

 

这是影片的悲悯所在,僧人说的是缘起缘尽,雷泽宽似乎懂了,似乎又没懂。不知道为什么,看到《失孤》的最后一个画面,摩托车渐行渐远,天地无比开阔,脑海中浮现出一首老歌的旋律:“当一切开始的时候身边有你,不知道甚么时候失去了你,当时我明明是紧紧的靠着你,忽然只剩下我自己。”几乎是素描了雷泽宽后半生停不住的脚步。

 

第二次看《失孤》,是因为参加了公益项目伊利方舟工程组织的全国首场儿童安全主题的免费观影交流活动。几位儿童专家、《失孤》中扮演“小居”的演员刘雅瑟、家长和孩子们在现场分享了怎样防拐、打拐的案例和心得。儿童安全问题,是和谐社会的最大隐患,多少幸福的家庭因为孩子被拐而坠入苦海,如果遇到《失孤》里的情况,家长们要怎么防护,孩子们怎样做出正确的反应,这些常识需要全社会普及,刻不容缓。电影通过故事和人物,讲述了“失孤”之后的寻觅与坚守,伊利方舟儿童安全行动则在现实中向全国中小学校、家庭、社区展开系列行动,全面推广和普及儿童安全教育工作。

 

亲人团聚,儿女绕膝,是一幅美好的画面,《失孤》的意义是让人关注到现实中的痛苦,是警示,也是启示,它用凝练的电影语言在轻轻叩问我们的内心,如果有一天,缘散了,我们能否像雷泽宽一样,踏上这一场没有终点的无悔追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