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话剧如梦之梦许晴 |
漂洋过海,一身万金裘
赖声川的《如梦之梦》再次相遇北京,其关注程度丝毫不见减弱,8小时时长、环型舞台、结构套叠等等,去年的声势更像是铺垫。今年愿意花钱买票进场的人,大约才是冲着它的戏剧核心而来的,那些关于爱情、关于死亡、关于痛苦的激烈碰撞,真的是从未有过的心理体验。
环绕四周的舞台,演员不停地在走,这也许就是赖声川,将观众最大程度的融入戏剧,匆匆的人生与人流,几次都有站起来走进去的冲动。《如梦之梦》能看出赖声川的任性,愿意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表现的主题也不一而足,所以用梦来称呼它也算高明。真实与梦境、现代与过去完全杂糅在一起,再加上舞美灯光音效的绝佳表现,冲击力绝对是一流的。如果你从下半部看这个戏,丝毫不会有断章取义之感,且许晴的戏会显得更加精彩,真正的女神范儿!
上半部她出现了两次,所占比重不大。而下半部一开场就精彩至极,宾客如云纸醉金迷,上海滩年轻小开王先生是慕名来见头牌名妓顾香兰的。一连三次,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第三次终于见到了但终究没能上楼。如此三番先声夺人,将花魁的美丽尊贵尽显无疑,实属妙笔。而青楼姑娘们的华丽夺目,宾客们插科打诨的多姿多彩,丝毫不逊色电影《金陵十三钗》、《一代宗师》中许多香艳场景。选择许晴出演顾香兰,抛却明星效应之外,无论是外形条件还是内在修为,不得不说非常合适。许晴一袭旗袍,展示出东方女人特有的曼妙婀娜,神秘高贵的气场也暗合她跌宕起伏的别样人生,这样的美、这样的女人注定就是一场梦。
顾香兰是否确有其人,变得不那么重要,她的舞台价值更像一部女人的史诗,因为美丽而存在,因为善良而孤独,因为痛苦而生动。无论是过往还是当下,都有那么多的柔情与泪,伴随着花开花谢直到生命的终结。尘梦中,女人的幸福总是依附在男人身上,顾香兰的设定是最典型的一位。她寄情于王先生,却不得不委身于法国的伯爵先生,对法国人来说,她更像是一个中国的收藏品,兴趣转移之后,被毫不留情地压在箱底。顾香兰抗争了,她恣意、放纵、痛苦、复仇,但逃不出戏剧,逃不脱命运,许晴舞台表演的张力很好地被挖掘了出来。当王先生诉说着要扭转生意要为她赎身的时候,许晴的眼睛里盈满泪水,而这含而不露的表现状态,更加体现出中国女人的精神特质。一语不发,直指人心。
伯爵给了他新藏品的所谓自由,在放浪形骸的穷艺术家酒馆里,顾香兰仿佛也找到了快乐的源泉。伯爵来了,后悔了,要拉她回家,被拒绝后,他脱口而出一个字:低!许晴错愕后也说了一个:低?那种愤怒与决绝把观众下了一跳,眼神中的凌厉令人不敢逼视。一个猛省与被抛弃的女人赫然纸上,这大概也是获得观众掌声最多的成因所在,完全融入角色,突破美而表现美。
一席秀袍,几世明艳
全戏的高潮都体现在许晴身上,两次净身而出令人动容。第一次是与青楼姐妹们告别,踏上不可预知的异国之旅,虽然,挣扎生存之中龃龉不断,但分别总是无限伤感,她们一一拥抱,直到许晴脱掉旗袍内衣示人。音乐声响起,庄严感油然而生,黑伞下,她款款走过,每个观众的内心都淌过无限悲凉。第二次,是当她知道,伯爵离她而去什么都没给她留下时,寒风中她把不多的钱留给佣人,包括身上的衣服。如果说第一次脱,是青楼赎身的外在强迫;那第二次脱,就是一个女人烈火涅槃的重生。其实,故事到这里完全可以结束了,她没有被饿死,而且还活的不错。
《如梦之梦》选择更多的表达,这时候她重新邂逅王先生,又延续了很久的生命。虽然生命已经变得不那么可爱,因为很快王先生就死了,没有了爱的女人,只能被动等待死亡的缓慢到来。人生或有太多痛苦挣扎和被动强迫,但无疑爱情是最动人,生的意义莫过如此,顾香兰这样做了,许晴这样演了。老去的顾香兰在病床上闭上了眼睛,两个穿着黑白睡衣的许晴从舞台的两头相向走过,象征着爱,更象征着白天与黑夜,女人的生命大概就是这两样东西。
玩话剧是个挺显格调的东西,用明星也不是赖声川的首创,明星们赚钱赚多了,大多也愿意再回舞台镀镀金,然而,这一次许晴认真了。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女神,连续两年抗下这一重体力活,其用心用情是毋庸置疑的。梦里有梦,戏里有戏,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视角看这个略显庞杂的作品,但谁又能忽略许晴的美,忽略爱的重量那?
《如梦之梦》表现主题很多,许晴演绎的浮生若梦是最华彩的部分,女人们不容易,为爱而活着,而这又是世上最不靠谱的东西。大戏落幕,灯光大亮时,观众并不见立即起身,恍惚中每个人都还在努力寻找着活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