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没有意外,更没有惊喜,六项金马没有让《推拿》成为电影院里的宠儿,11月28日上映首日160万,预示了这部文艺精品无可挽地成为了市场里的炮灰。《白日焰火》终究还只是一个孤单的个例,难以复制,《黄金时代》和《推拿》才是大多数文艺坚守者的真实处境。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庆档,中国电影市场以10.91亿票房创历史新高,连续7年保持大幅度增涨,见证了中国电影市场正在加速前进,已经进一步迫近北美市场,与其它国家和地区拉开了差距。市场的繁荣令人欢欣鼓舞,喜剧片《心花路放》单片就超过了去年整个档期的总票房,动作片《痞子英雄:黎明升起》和现实主义题材的《亲爱的》分别取得超过1亿的成绩,文艺片《黄金时代》虽然票房不佳,却表现出了华语电影一流的创作水准和影像语言,加上有众多国产动画片集中上映,让观众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且多元,无论成人观众、低龄观众、家庭观众都能各取需,得到满意的观影体验。
可是票房繁荣并不意味着一切安好,撇开票房这个市场层面的硬数据,中国电影在创作层面并未出现整体的提高,也并未出现媒体之前预言的“史上最热闹”的百花齐放局面,《心花路放》的一家独大,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其它影片的生存空间;《黄金时代》的市场失意,口碑与票房的失衡,则说明文艺片的复兴之路还任重道远。这些问题,都值得思考。
近两年来,《桃姐》、《白日焰火》、《归来》相继大卖,曾使文艺片产生了一定竞争力,但仍然有大批小成本文艺片与市场渐行渐远,随着《黄金时代》的失利,进一步说明在激烈竞争下,文艺片即便拥有大投资、高质量、硬口碑,还是不足以与商业类型片抗衡。中国电影市场显然还缺少一点多样性和包容性。#点评贺岁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