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亚方舟》摇滚乐破茧重生

标签:
五月天诺亚方舟娱乐 |
把演唱会制作成3D电影,在好莱坞已经有过许多次成功的经验,借3D画面5.1杜比开发音乐后产品,大卖者有之,小赚即安者有之,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迈克尔·杰克逊的辞世遗作《就是这样》曾火热一时,五月天之前也已经有过一部《追梦3D》,由此可见,《诺亚方舟》在电影领域绝不是孤本,而是应潮流而生的事物,反之,这部电影在音乐领域的意义,也并不仅仅是点缀,在唱片业已经失去战斗力的当下,演唱会电影,甚至MV电影,很可能是摇滚乐能否绝地重生的一道生死之门。
很多时候,我一直认为,五月天是华语乐坛最后一支在主流领域坚守摇滚精神、而不是摇滚形式的乐队,或许有人认为二手玫瑰、周云篷、唐朝、黑豹、崔健才是华语摇滚乐的标杆,但其实他们已经在主流的大道上渐行渐远,像吟游诗人一样喃喃自语,作品或许会流传,但不会像披头士、皇后、邦乔维、枪炮玫瑰一样登堂入室为摇滚乐争得当时的地位。而这些传奇乐队的成就,正在被亚洲首席摇滚天团重新演绎,出道14年、超300场大型演出,1000人次在现场呐喊,《诺亚方舟》71场、248万人次共同搭乘方舟,见证摇滚乐在末日重生,这是疯狂,这是传奇,这是五月天的音乐的不朽见证。
无论《诺亚方舟》两亿投资打造的3D影像,创意非凡又引人深思的科幻篇章,超华丽超火爆的现场LIVE,其实最最能够打动人心,还是五月天的音乐,用音乐来话事,也是同类型电影,甚至是音乐片、歌舞片不可改变的第一战斗力。
在今天来谈论五月天的音乐,其实是一件很不明智的事,和影评、书评、美术评论相比,音乐是最难评论的,因为音乐是一种太抽象的艺术,看不见摸不着,很多音乐家的表述又是如此暧昧不清,需要听者自己去感觉和感受。听音乐,一个人一种感受,最容易被主观所控制,五月天的音乐也是这样,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打动力,但阿信的演唱和乐队独有旋律略嫌轻盈,并非传统意义的摇滚乐的嘶吼和愤怒,可是说这些音乐是青春的摇滚,却又明显的流露着时光的感悟,哲学的沧桑,超出,就像《如果还有明天》《诺亚方舟》《DNA》《星空》这些大气到了极点的词曲和配器,被阿信的歌声和现场的声光处理后,真的是可以让人随之沸腾。
五月天的音乐带有强烈的科幻感和生存哲学,这一点也就铸成了《诺亚方舟》可以如此好看,就像一个用音乐和影像搭建的末日预言,几乎每一首歌都能展开一场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画面,而每个篇章转场处,导演精心制作的剧情,言承旭等偶像的投入表演,则这《诺亚方舟》变成了一部真正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