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团圆》相逢一醉解离愁

(2013-09-15 00:41:38)
标签:

王全安

凌峰

卢燕

徐才根

娱乐

《团圆》相逢一醉解离愁


《团圆》是一部真正的电影,一如王全安之前的《图雅的婚事》和《白鹿原》,不显浅,不卖弄,只是平静地望着故事中被锁在特定时空中的小人物,讲述他们如何在岁月的潮起潮落中在内心坚守一份对乡土的爱,对故人的情。

 

台湾艺坛老兵凌峰饰演的国民党老兵为了实现家人团圆的梦想,在数十年后回到上海,想把结发妻子接回台湾颐养天年,面对卢燕饰演的从前的妻子,以及她现在的丈夫,几位老人的相聚,在感怀昔日时光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时过境迁的局面,两岸文化,五十余年风云变幻砌成的隔阂,像一面墙隔住过去与现在,团圆,终究只是一场美丽的镜花水月,看似触手可及,却无法变作现实。

 

影片极尽生活化的影像极见功力,旧巷老屋的质感,偶尔点缀些华灯广厦的掠景,展现的是最真实的上海,这样的景观与老人们精神世界互相映照,显现出沧桑的质感。上海话的使用拉近了观众和故事的距离,凌峰、卢燕、徐才根三根老戏骨则用浑然无我的表演状态与角色融为一体,卢燕在酒桌上一首《天涯歌女》,唱到老泪纵横。无论你是70后80后还是新生代非主流,都不能抵挡住这情感的花火,直抵心灵的感染力。

 

《团圆》相逢一醉解离愁

 

酒热情酣之夜,一位是台湾老兵,一位是解放军老兵,中间是与两人先后结发的妻子,家国之痛,爱恨离别,尽在酒中。这幅画面带着深深的历史情结,三位老人对1949年分离那天全然不同的描述,台湾老兵说离开上海那天狂风暴雨,解放军却说解放那天是艳阳高照,仿佛是时光模糊了忆记,又仿佛他们在默默怀念着属于自己的历史,这就是历史的多面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烙印,清晰且不可更改,没有谁对谁错。

 

战争促成的漫长别离,总是能打动人心,《团圆》和台湾电影《暗恋桃花源》《海角七号》的风格完全不同,但抒发的是相近的情感,都包含着文化的隔阂,过去与当下的对照,而和前两者的史诗级创作相比,《团圆》以内地人的视度迎接回乡的老兵,把这一题材演绎得真实,言之有物,符合人性,都是国产片中的第一次。

 

《团圆》相逢一醉解离愁

 

虽然讲述的老人的情感,现代人一样可以共鸣满满,随着时光的流逝,每个人都会面对离愁,时代在变,但情感不变。对于游子来说,每当中秋临近,总有浓浓的乡愁萦绕在心头,在这个当口来看《团圆》,别有一番滋味,就像痛饮了一坛远方寄来的老酒,酒意飞快地穿过肝肠,愁绪在肺腑之间凝聚,翻涌,沉淀,然后在半醉半醒之间,久久思索这一场寂寞而又沧桑,温暖而又伤感的相聚离别,轻数出历史的苦涩,抚慰着时代的伤痕。

 

王全安拍摄《团圆》其实是在《白鹿原》之前,当观众还没有为后者的宏大命题大加感叹的时候,前者已经在2010年的柏林电影节上赢得了最佳剧本银熊奖,也在当年的金马奖上广受好评,作为当下国内影坛艺术和技术结合得最紧密的顶尖导演,王全安在得到荣誉和关注度后并没有放松对电影的追求,《团圆》比《白鹿原》的故事格局要小,但时空跨度和艺术思考却不弱分毫,这样的电影可能不会赢得太高的票房,但必然会在2013年的中国电影留下有力的一笔。

 

《团圆》相逢一醉解离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