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个世纪80年代,没有今天多元化的文化格局和娱乐形式,文学既有日常的娱乐功能,又有答疑、解惑的教育功能,同时还是代表着身份、前卫、时尚的时代标签。当时的时尚青年,无不高高扛起“文艺”大旗,标榜自己走在时代前沿。现在总有学者哀叹文学“堕落”,其实现今的文学才是回到了应该在的位置——高高在上,远离大众。“文艺青年“一词,现在却已经接近中义,甚至贬义。和当下的人群类比的话,可以说其是当年的“小资”、“小清新”。
能发如上感慨,是因为最近看了数集《雪花那个飘》,由刘威葳饰演的徐文丽,就是一个当年的文艺青年。徐文丽是一个典型的“贫下中农”子弟,为了和自己的出身“划清界限”,她偏要以诗人自居。在文学、理想、诗歌等各种具有前卫指向元素的推动下,她又有一点假清高,甚至还有一点“媚雅”。她是个安徽女孩,却要说一口安徽味浓厚的上海话。她为了争取发表诗作,还险些被编辑凌辱。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还伪造当时写出《伤痕》的卢新华给自己写情书。此类搞笑的情节非常之多,把那个时代的“文艺青年”描绘得惟妙惟肖。
每一个时代中的每一个人,大概都有这样的搞笑事情。昔日的“小资”们早已长大,恐怕今天愁的是房子、车子,不可能再捧着琼瑶发呆。而今天的“小清新”们正值豆蔻之际,相信还能做几年梦。再回过头来看,徐文丽作为“文艺青年”,是如何成长的。剧中,冷雪松追求徐文丽,屡次被她拒绝。当冷雪松在一次意外中救了她,自己惨遭毁容后,远走内蒙古草原。这个时候,徐文丽才知道自己已经爱上了冷雪松。爱情和生活,让她从虚荣到真实,由曾经飘渺的激动青春,走向了成熟充实的生活。
而换一个角度来看,还能看出更有意思的东西。本剧是刘威葳首度尝试喜剧角色,以往她的角色,要么是苦情女,要么是间谍女。在《风声传奇》的李宁玉之后,刘威葳更是被看作了中国女星中的一代“谍星”。但这个“谍星”突然转向,让一个上世纪80年代的“文艺青年”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荧屏上。这不禁不让人佩服刘威葳扎实的演技功底,多变的可塑性。
其实,从早期在警匪剧《征服》中做一个性情女子,到《左右》中为亲情和伦理而战,再到《风声》中惊鸿一瞥的护士特工,刘威葳无论在商业还是文艺制作中都能在严谨的风格中发挥出最张扬的个性,因强大的爆发力和相对比较坚韧的气质,很少有轻喜剧或轻松风格的作品敢启用这位个性强烈的演技女性。《雪花那个飘》虽然是她第一次接近轻喜剧,却无疑用成功的表现证明,刘威葳可以胜任类似或更加喜剧化的作品。
但转过头来,看看诸多的新星,什么性格派、青春派、古装派、时尚派……综合起来却都有点像幼稚的“卡酷派”。而要成长起来,就等同于是本剧中徐文丽从“文艺青年”走向成熟的道路。最后用朗诵诗歌来做下比喻,有的人朗诵起来是平淡无奇,再好的诗歌都被糟蹋了。而刘威葳,确实做到了于“雪花飘处”抑扬顿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