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士兵突击》大热,让生长在温室中的城市孩子,看到了一个农村娃,是如何成长为合格的士兵的。许三多土得掉渣的淳朴,成为了当年的精神向度。乡土本色与职场励志,两个原本没有任何联系的词,顺理成章的有了逻辑关系。不管《士兵突击》的文本是否虚构,这不禁让人想到,难道城市中的孩子,就不能拿起枪,奔赴杀场?难道要把保卫祖国的责任,都推给淳朴的“许三多”们?最近播映的《我是特种兵》,给出了另一种答案。
剧中,80后文艺青年小庄当兵的理由很浪漫。因为女友当了文艺兵,与他分开,他就在已经入学电影学院的情况下,保留学籍的当了兵。这个理由看似荒唐,却在今天有着足够的合理性。在和平时期,如果喊着卫国杀敌的口号当兵,才显得荒唐。当上了新兵之后,这个本来就“文武全才”的文艺80后,展示出了一身的武艺,在新兵连出类拔萃。与《士兵突击》中不同的是,小庄并不想进特种部队,等于是被苗连长“劝”进了特种部队。进在经过了重重考验后,小庄才真正的喜欢上了特种部队。从这个过程来说,小庄的成长,要更有可信性。
从小庄的身上,也能看出80后的一些特性。争强好胜,不服输,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还有些许的不屑。而一旦投身到一件事情中,会拼命做好。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任何一个公司、单位,都是一个实体的“特种部队”。年轻的菜鸟们,在走进这个“特种部队”之前,想的可能或是生存,或是爱情,却少年不知愁滋味。在经过了老同事,领导等一系列的“残酷”调教后,才会有积极向上的决心,才会有狼一样的生存能力。相信北漂一族,会更理解什么是“特种部队”,什么是“小庄”。
在本剧中,也是如实地反映了现实的残酷性。第一集中,复员并毕业的小庄,在剧组做副导演,无意间看到了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新兵连老班老炮。而当小庄再去找的时候,老炮已经悄无声息地走了。这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第一幕,就是把“战场”转移到了“生活”,首先把现实的残酷印在观众的心中。有了这个基础,让随后的每一集都惊心动魄。
归根结底。《我是特种兵》让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空洞虚无的励志口号。而是一个现实青年的真实成长。有智慧,有激情,更多的则是希望,只要你去做了,就会有所回报。同时也告诉观众。空有一身好本事,还要有具体的行动,那样才能又高又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