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屋环游记》向仙境瀑布,出发!
标签:
动画飞屋环游记瓦力皮克斯娱乐 |
《飞屋环游记》背负着“史上最感人四分钟”、“皮克萨最具雄心之作”等等美誉和盛名登陆中国,它称不上完美,因为电影的完美早已随着默片时代的结束而被终结,但《飞屋》足够称得上经典,和同样出自皮克斯之手的《机器人瓦力》一样,它用超越想象力的技术和跨越年代的情怀,临摹出一个几近完美的冒险故事。
《飞屋》的故事极具时代特征,暗含着上世纪冒险家时代的故事和当代刺激的冒险元素。与《瓦力》类似,《飞屋》整体上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人物出场、介绍背景故事、建立关系,到南美以后,影片则变成了一场刺激的动作片。其主题依然没有脱离皮克斯一贯的纯真童趣,现实中的人们总是处于不安于世的成长环境下,一直希望逃离现实生活,转往刺激奇幻冒险的旅行,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儿时的童心与梦想被现实的压力和生活的琐屑渐渐消磨压抑。《飞屋》让儿时幻想最终成真,把人类冒险的天性诠释的淋漓尽致,而现实,我们可以不必去理会。
《飞屋》的开始段落,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悲伤的情感氛围,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如何在幽默中挖掘深层次的情感波动是极为困难的。沃特•迪斯尼曾经说过“每一声欢笑背后都有一滴泪水。”有的影片的确很好笑,可是在大笑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但有的则可能引发你的情绪久久难以散去,即使多年后重温这部影片,仍会带给你相似的感觉,《飞屋》属于后者,它在悲伤与幽默之间达到平衡的高境界,制造出了一种沉重的宿命感,比如,卡尔为什么要把房子带到天上,或许就是为了逃脱命运束缚的一个选择吧。很少有动画片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搞笑的故事,还有一种情感的寄托。
画面上,导演道格特想要打破常规,营造一种独特的风格质感,《飞屋》在画面上出现了极大的反差,色彩更加单纯、程序化,很有漫画的风格。特别是卡尔身体的比例线条,成功的使风格化的角色拥有了自然感。道格特“夸张主义”营造出的真实感已经远远超过《玩具总动员》,但影片画面上仍需减少所谓的“恐怖谷”(uncanny valley)效应,即人物表情与动作的不连贯与呆滞感。
之前的皮克斯是以技术领先,占据动画制作公司的头把交椅,这已经很难能可贵了,而现在一个懂技术又会讲故事的皮克斯,足以站在电影制作公司的前排,它已然成为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之一。皮克斯的动画已经不是幼稚的睡前故事了,这一点《飞屋》比《瓦力》还要明显。动画制作的前巨头迪斯尼,确立过喧闹温和的动画片的标准,但现在,《飞屋》具有非常强的催泪效果的前十分钟,针对的当然是有类似经历和感触的成年人。从《瓦力》到《飞屋》,一个让人越来越容易落泪的皮克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