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在那遥远的地方小人物毒草边防战士刘大昭 |
有李幼斌在,注定了《在那遥远的地方》有很大一部分看点集中在他饰演的韦铁身上。不过这部以边防战士为主角讲述的故事,其群像塑造显然也是非常成功的。剧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没有湮没在李幼斌的表演中,而是完成了自己的士兵突击,完美和丰富了09年的荧屏人物谱。
《在那遥远的地方》围绕司令员韦铁展开故事,张保国、老蔫、邵连长、刘大昭这些出现在故事中的人物个个有着独特的个性,他们共同构成了一副“边防战士群像图”。
刘大昭:最可爱的新兵蛋子
刘大昭是个可爱的新兵蛋子,透着几分傻气,甚至给人没出息、懦弱、胆小怕事儿的印象。电视剧的开始已经对刘大昭有简单的表露,“反正我爸是大队长”,不顾形象地抢馒头、看到女兵就兴奋等等。很不讨人喜欢的角色,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草莓族”,刚到部队就抬出父亲的大队长身份,里面有炫耀,也有心虚。刘大昭这个人物形象,身上有许多新兵的影子,守边防的寂寞和艰苦在他身上被加倍的表现出来。剧中有一段借丁浩天的口,说出刘大昭每天往路边跑其实是希望看见车、看见人。这段轻描淡写的描述中其实是所有边防军人共同的心声:哨卡在海拔几千米的昆仑山上,战士们的生活极其艰苦,封山经常长达几个月之久,战士们最渴望的便是见到边防连以外的人。简简单单的一句“想看见人”将边防军的艰苦生活和情感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仿佛让人真正看到了边防军失落的背影和历经风雪雕琢的脸。
张保国:我是粗人我怕谁
排长张保国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带起新兵来却毫不含糊,调皮捣蛋的新兵们都靠他来驯服。性情耿直的他说白了就是一个粗人,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拐弯抹角,也不包庇任何人。他会毫不犹豫地指出一件事情谁对谁错,但往往只浮于表面现象,想事情有些简单,不知深入挖掘战士们的内心想法,容易错怪好人。他扬善惩恶,袁鹰送来的蒜苗被人故意破坏,他主张成立专案组调查,想要揪出破坏分子,他的憨厚成就了他的人格魅力。张保国未必是一个正确评判者,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纪律维护者。张保国的形象显示出时代背景下的军人特性。
邵连长:明眼包公
相比之下,邵连长就很精明,他不动声色,却始终在背后充当明眼包公的角色。战士们之间发生冲突,他旁敲侧击,私下解决事情的同时又给士兵留足了面子,显然他是个聪明的领导。处理蒜苗被毁的事件时,他将吕强叫到后山并给他讲述了以前战士们种植蔬菜的遭遇,不直接挑明但意味深长地暗示了吕强所犯的严重错误。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连长,他懂得如何教导士兵,他很爱才,更不愿埋没人才。吕强揭发丁浩天有“毒草”的时候,正值丁浩天调动军区,他控制事态,不想牵扯更多的人,正如他说的“看它是毒草,不看它能是毒草吗”。
老蔫:闷骚炊事班班长
老蔫是炊事班的老班长,为了能让战士们喝上甘甜的河水,不辞辛苦到几里外的河里凿冰。老蔫很蔫,他不张扬,始终心系部队,永远想着战士们。他的所有举动都是出于对战友的关心和爱护。所以才会有带伤去河里凿冰,最后因突发心脏病死于途中的悲剧。他不声不响,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许多人,丁浩天每次遇到困难,总会想起老蔫,跑到他坟前诉说。老蔫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流传了下来。
小人物之所以受关注,被观众记挂,因为他们让观众感动,那份感动,源于真实。《在那遥远的地方》用了很浓重的笔墨突出最最普通的士兵,他们没有赫赫战功,他们不是可歌可泣的英雄,但他们有着最感人的故事,有最动人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