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梦幻岛》重温童话年代

(2006-06-04 23:17:19)
标签:

温蒂

虎克船长

寻找梦幻岛

巴里

当一个孩子第一次笑的时候,那笑声会引来成千上万的笑声,梦幻岛就真的出现了。

《寻找梦幻岛》重温童话年代

“小飞侠彼得"潘”——彼得
在《寻找梦幻岛》中,巴里和彼得之间的情感近乎于相依为命。尽管影片没有明确说明这种情感的根源,但是每一个观看过影片的人都会相信那是出自巴里对童年的眷恋。从始至终,巴里都在安慰这个敏感的男孩,他对彼得的爱如同慈父般温暖,是他送给彼得一个笔记本,教他学会飞翔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而彼得也教会巴里如何面对痛苦和茫然,回报给他一个完美的小飞侠。
巴里总是试图把快乐和幻想传达给彼得,彼得与巴里的情感转变过程就是影片的主旋律。从叛逆到信任,再到渐渐消逝,就是梦幻岛所蕴涵的所有意义。其实,彼得和永远不会长大的彼得"潘截然不同,他是一个早熟的孩子,在公园里、在巴里创作的海盗船上,他直接否认自己是一个角色,但是巴里很快就使彼得感受到幻想的魅力。每当彼得的幻想即将破灭的时候,巴里就要运用更加成熟的幻想来指引他的方向。在现实中的梦幻岛,希尔维娅一家的度家小屋,现实和梦幻碰撞到无法愈合的程度,彼得砸碎了自己心爱的小剧场,撕毁了自己书写的剧本,咆哮着要拒绝成长。巴里默默地坐在一旁,无能为力。童话终究只是童话,他在现实中无法把彼得变成彼得"潘那样的没心没肺。
直到影片最后一刻,这种哀伤才彻底被巴里和彼得共同消失在长椅上的镜头所融化。巴里给了彼得无穷无尽的幻想和童话,他俩都不可能像彼得"潘那样做不负责任的逃兵,面对失去了母亲和幻想的彼得,巴里在童话中写下一个拒绝长大的结局。也只有童话才能接受如此凄美的结局,如果彼得是另外一个孩子,或许巴里会让彼得"潘接受了温蒂一家的邀请,留下做一个可以长大的孩子。

“虎克船长”——巴里
这个形象已经很明显了,巴里本人在影片中只装扮过两个角色,一个是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虎克船长,另一个是一闪而过的红人装束。很容易看出,红人形象只是为了使观众增加了解童话的小工具,虎克船长才是巴里在生活中真正饰演的角色。
虎克船长也是这个世界上无人不知的钩子船长,是一个因左手装着铁勾、左眼蒙着眼罩的残疾海盗。虎克外表凶残、狡诈,内心却很善解人意,是他赋予梦幻岛更多的精彩故事。没有他,童话就会失去冒险和刺激。孩子们都喜欢幻想和虎克船长斗剑,因为虎克从来都不会赢,他从骨头里散发着一股机灵劲,是孩子们证明勇敢和智慧的好玩具。巴里和虎克拥有相同的性格,他们都是童话的创作者,而不是空洞的游戏者。他们拥有更多的奉献精神,把快乐送给孩子,宁可自己做小丑。
影片开场,巴里躲在红色的幕布后面偷看,舞台上表演着他的新剧。观众们正襟稳坐,在他的眼中,整个剧场裸露在滂沱的雨水中,真的如同顽皮的虎克船长在看着自己的恶作剧,又策划着自己的新阴谋。在以后的几场戏中,巴里也数次变身为虎克船长,在丛林里的一次,直接把孩子们变身为船上的人质,让他们在童话里找到置身其中的快乐。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少王子和主角,只有更丰富、更具奉献性的性格才能使梦幻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很直接,影片中的巴里和虎克是俨然一体的,相信现实中的作家本人也是以一种虎克的精神在创作,

“温蒂”——希尔维娅
温蒂就是在《寻找梦幻岛》中,和彼得"潘一起在舞台上飞翔的女生,影片并没有细诉温蒂对于这部童话的意义,所以没读过童话可能对温蒂还不大不熟悉。没有关系,笔者很容易把温蒂的重要性表达出来,她就是小飞侠彼得"潘的“妈妈”,一个把存在价值赋予给彼得"潘的女孩。
童话中的彼得"潘喜欢温蒂,喜欢听她讲故事,把她当做“妈妈”。电影中的巴里喜欢希尔维娅,把她当做童话存在的依附,这种感情是复杂的,这不是男女之间的情爱,也并非朋友之间的友谊,而是一种深深的依赖。巴里在现实之中无法迈出那一步,如同他对彼得说的,“孩子,我永远无法这么做。”巴里把这份痛苦的割舍投诸于童话之中,创作了可以和彼得"潘并肩飞往梦幻岛的温蒂。希尔维娅也没有辜负巴里的深情,真的随他飞往梦幻岛。然而,她不是巴里和彼得,不可能成为永不长大的彼得"潘,她只是温蒂,是会心甘情愿长大的温蒂。娴静又感性的她宁愿在家里做些实实在在地做些家务,给孩子们做饭。就像她说过:“我不能留下什么,只要给孩子们留下一个好榜样。”这是必须长大的理由,充满传统女性的优雅韵味。
她的离去也就因为这句话成为了必然,也许,现实中的希尔维娅并没有这样死去,但是影片必须为她选择这个极度哀伤却充满暖意的结局:希尔维娅像温蒂一样真的看见了梦幻岛,也永远沉睡入梦幻岛。相比温蒂发自新奇和爱情的短暂幸福,希尔维娅的幸福来自一种欣慰,欣慰她的孩子们可以继续这个童话。

“小仙女丁卡"贝尔”+“美人鱼”——玛丽
熟悉童话的人才知道会洒仙尘的仙女丁卡"贝尔和美丽的美人鱼,是仙女把飞行的权利送给孩子们,然后又嫉妒温蒂在彼得"潘心目中的位置。美人鱼也一样,她们使梦幻岛更显绚丽,却不想与外来的孩子们分享。在《寻找梦幻岛》中,巴里的妻子玛丽就是这样的角色。
就像影片中所描述的那样,玛丽就像是巴里的仙女,帮他打理生活,严谨而刻意,只是善于妒嫉,以至以差点坏了好事。玛丽无法给巴里足够的幻想空间。对于这一点,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比较重要的对比描写,一次是在宴请希尔维娅一家后,巴里与玛丽各怀心事,回房间睡觉,他们是分房而居,透过半开的房门,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妻子的门内是昏黄的灯光,而巴里的房内却是阳光四射的春光。另一次通过对白则更加明确地表达出巴里内心的挣扎,巴里说:“我试过的。我总想咱俩一起去冒险,但我们却来到这里,我感觉很陌生。”玛丽绝望地打断他:“不,你总是在离开,遨游在一个我不存在的世界。”是的,梦幻岛既是桃源仙境,也是不被所注视的小角落,身在其中的仙女丁卡"贝尔却无意感受其中的童话,她奉献出仙尘毫不起眼地使彼得"潘可以继续游戏,却不能令彼得"潘感到满足。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玛丽和希尔维娅,以及两人分别所象征的童话角色仙女、美人鱼和温蒂,都属于“情敌”状态。巴里难以抉择的感情,落在小飞侠身上变得干净利落,通通遗忘,这是现实中的巴里所做不到的。这种意识上的模糊来自作家的生活,玛丽在巴里创作《彼得"潘》的前一年就离家出走,这种伤感令巴里对感情失去了信心,也加深了希尔维娅的珍惜。毫无疑问,巴里也曾真正爱过玛丽,毕竟,童话中的只有巴掌大小的小仙女是那么的美丽、迷人,让人痴迷。巴里选择让彼得"潘遗忘仙女,其实也是在掩饰自己的悲伤。

“达林太太”——艾玛太太
达林夫人就是温蒂的妈妈,一位善良、温柔的太太。艾玛太太是彼得兄弟们的奶奶,是一位古板、认真的老女人。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艾玛太太并不认同巴里与希尔维娅的交往,她担心两人产生感情,沦为社会的笑柄,因为希尔维娅处境很难堪,她是寡妇,在那个年代里,寡妇与男人的交往是社会教条所不包容。更何况巴里是一个已婚男士,并且有着和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孩子气。
艾玛太太和达林太太一样知书达理,她们都试图把孩子引入一条循规蹈矩的路。童话总是要比稍微好一点,达林太太对孩子们更加怜惜,甚至要收留彼得"潘,却被彼得"潘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艾玛太太也被童话所感动,理解了孩子们,彼得却只能在巴里的怀中找到安慰,这就是童话与生活之间不可扭转的定式:现实总是会渐渐被岁月所溶解,但是童话却可以流传永久。

“红人酋长”——查理斯
所谓红人也就是神秘、英勇的印第安人,在童话《彼得"潘》中,红人酋长是一位自负、骄傲有权势的人。在影片中,达斯汀"霍夫曼饰演的剧场制片人查理斯无疑就是这样的人。他对巴里和彼得的帮助很大,近似于在童话中把“飞鹰”封号赐给彼得"潘的红人酋长。查理斯支持巴里带领孩子们去实现幻想,红人支持彼得"潘和孩子们在梦幻岛无忧地玩耍。
查理斯在电影中真的拥有如同红人酋长般的地位,他的手下是排练戏剧的工作人员和舞台上的演员,没有查理斯的编排和组织,巴里和彼得就不能把童话搬上舞台。就像如果没有英勇善良的红人,彼得"潘的梦幻岛就会成为海盗们的天下。很明显,作家巴里对查理斯的感情是尊重和感激,所以他为查理斯在童话中安排了这个非常威风而又慈祥的角色。彼得"潘从海盗手中救出了酋长的女儿虎莲,尽管影片没有交待,但不妨做一个善意的设想,查理斯真有一个任性、顽皮的女儿或孙女,等待着童话中的王子来搭救。

其他孩子——乔治、杰克、迈克尔三兄弟
希尔维娅有四个孩子,分别是乔治、杰克、彼得和迈克,他们对巴里创作《彼得"潘》都有很大的影响。除了极具艺术家气质的彼得变身为彼得"潘,还有老成持重的乔治,争强好胜的杰克,以及那个还天真、胆小的小迈克尔。读过童话的读者很容易在梦岛上的孩子们身上找到他们的影子:温蒂的两个弟弟约翰和迈克尔,还有在梦幻岛上可怜而又善良的图图斯、快乐而有礼貌的尼布斯,喜欢恶作剧的拳毛儿,小绅士斯莱特利和一对长得一模一样的双胞胎。
非常遗憾,由于考虑到剧情设计的需要,在《寻找梦幻岛》中设计的童话只表现出了温蒂姐弟,虽然篇幅都很小,但是三个孩子的性格全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然,还有不可不提及的“娜娜”,它在戏内戏外或是童话中全都叫娜娜,无论属于童话中的温蒂、还是属于巴里,它是一只非常可爱的大保姆狗。无需隐喻或双关,所有角色齐心合力,寻找到了永恒的梦幻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