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名单上的假医生
(2013-06-29 23:53:07)黑名单上的假医生
2012年 7月,中国医师协会副秘书长谢启麟透露,医师协会考虑制作医生“黑名单”,以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鲜有人知道,在卫生监管层面,一个对公众更为重要的全国“假医生”黑名单此前已悄悄建立。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它一直未能公开……
南方周末记者 柴会群 发自 上海
鲜为人知的“黑名单”
摆在南方周末记者面前的是一份360余人的 “问题”医生黑名单。医生们来自全国各地,黑名单内容包含他们的姓名、身份证号、医师资格证书编码、医师执业证书编码、违法违纪行为等信息。其中,超过80%的人伪造了医师资格证书。有的甚至先后伪造过两本医师执业证。
在中国1999年实施执业医师法之后,拥有医师资格证书是成为一名医生的前提条件,伪造医师资格证书者,即可视为是“假医生”。所以,这可被视为是一份以“假医生”为主的黑名单。
卫生法学者卓小勤认为,伪造医师资格证是一种“欺骗注册”行为,属于非法行医,卫生行政机关应该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不应该只上卫生系统的黑名单。不过南方周末了解到,黑名单上的假医生们极少有被追究刑责者,有的造假者甚至至今还保有医师执业证。
这份“假医生”黑名单是卫生部(已更名为卫计委)“医师联网注册及考核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医师联网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2007年,为加强医师队伍管理,卫生部发文要求全国卫生行政机关使用医师联网系统软件。该软件由卫生部医政司委托某研究所开发,用以实现全国医师注册信息的联网。后来发生的事实表明,一些假医生正是在医师联网系统普遍使用后被发现。
某种程度上,黑名单是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对医生违法行为查处结果的汇总。按照医师联网系统的相关“说明”,凡列入黑名单者,其违法、违纪行为均被卫生行政主管机关核准。经相关卫生行政主管机关授权,被列入黑名单的医师要被公示和曝光。
但事实上,真正被公示和曝光的寥寥无几。对外界而言,完整的黑名单更是一个秘密。即使卫生系统内部人士也知之甚少。实际上,只有购买了医师联网系统,有了“电子钥匙”和密码后才可能看到这份黑名单。
为南方周末记者提供这份黑名单的业内人士王华(化名)说,从2011年开始,他即注意到医师联网系统中有了 “黑名单”。它处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包括“黑名单维护”和“黑名单浏览”两部分。所谓“黑名单维护”,是指将涉案医生的违法、违纪信息录入到医师联网系统,只有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医师注册的个别工作人员有这一权限。据业内人士透露,对于哪些人在在哪种情况下该上黑名单,尚无明确标准,“违法违纪”只是笼统说法。实际决定权在地方卫生局。
由于各地卫生行政部门查处的假医生越来越多,黑名单也处在不断更新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添加新的成员。
假医生仍在执业
中国的执业医师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要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