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兴提问别冷场——以冬日娜提问汤星强为例

(2016-08-20 23:27:37)
标签:

新闻

采访

案例

技术

分类: 新闻评析·业务
  北京时间8月20日上午,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4乘100米决赛,牙买加队以37秒27获得冠军。中国队以37秒90的成绩获得第四名。
  赛后,央视体育记者冬日娜采访了中国接力队的四名队员。
  冬日娜首先提问跑第一棒的汤星强:“其实这个……汤星强,启动比预赛当中稳了好多,0.203起跑反应用时,是所有选手当中最迟的一个,当时就是以安全为主吗?
  汤星强:“啊……对……差不多……以这个……安全为主吧,对的。”
  冬日娜:“怎么样感觉,刚才这棒跑的?”
  汤星强:“我已经跑出我自己最好的水平了。”
    冬日娜的“神提问”让对方难以回答。问题出在记者预先设定了立场。应该说,冬日娜为提问做了准备,她注意到跑第一棒的汤星强起跑反应慢了,用时0.203,比预赛慢。这是一个细节,就此记者提出来,让对方解释是合适的提问。
    偏偏冬日娜自以为是,在提问前就认定汤星强这样是求稳,也许是怕抢跑犯规,影响全队的成绩。于是,她问:当时就是以安全为主吗?”这句话表述不清楚,令对方疑惑不解,难以回答,自然就出现了冷场的局面。
    这已经不是冬日娜第一次犯这样的失误了。她曾经提问过刘翔、史冬鹏等运动员,都出现过类似的冷场,提问匪夷所思,令人不知该如何回答。
    诚然,在重大体育比赛的现场,运动员刚刚结束比赛,很快就要离场,留给记者的采访时间不多,电视直播压力大,记者来不及设计采访提纲,只能即兴提问,出现口误和不佳提问有时难免,但冬日娜并非新人了,有过多年的现场提问经历,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尴尬场景着实不应该。如果自己将每次现场提问的电视片段都找出来回味一遍,对提问进行梳理总结,查找问题,提出应对的措施,就可以避免类似的失误反复上演。说到底,还是自己不用心,不把采访中提问的失误当回事。
    其实,即兴提问是有技巧的,首先是提问宜简洁、具体、直接;其次是就事论事,围绕刚刚发生的事提问;再次是不要超出对方年龄、专业、知识、特长等领域范围;另外不要把自己主观臆测的问题当成事实让对方表态。第一个问题不能随意,如果来不及思考或者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最好,就用开放式的提问,比如“感觉怎么样?”或“你对今天自己的表现怎么看?”这样提问的好处是,把心理压力抛给了对方,记者可以聆听对方的回答并从回答中敏感地发现有价值的信息,请对方清晰地作出解释,如同成语接龙一样,这样环环相扣不断从对方的回答中提出新的问题,一气呵成,交流顺畅自然。如果对方对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回答平淡,没有可以继续挖掘的信息,记者可以趁对方在回答第一个问题之机,快速思考第二个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比赛前后当事人的细节,“起跑用时0.203,比预赛慢,什么原因?”对于擅长表述的采访对象,记者从正面提问,多一些开放式的问题会得到更多的、意外的信息。所要注意的只是别让对方偏离了主题,把话扯远了。对方如果只回答了简单的结果但没交代清楚原委,记者只需刨根究底追问“为什么?”“怎么解释?”“为什么这样说?”就能得到需要的答案。
    冬日娜提问多次受到观众的诟病,最主要的问题是把自己的想象当成了事实,为对方设置了问题陷阱,不回答不是,回答也不是,左右为难,只能支支吾吾,不知所以。记者在即兴提问时把自己当成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白痴”,也比自作聪明要好,紧紧围绕与比赛相关的问题,表情放轻松,用简洁、准确、通俗、直白的话问对方,问题小而具体,别用复杂的长句和啰嗦的语言提问,别表述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不要自问自答,仿佛什么都已经知道了一样,应该让对方多说,用好问题引出对方的妙答,不对当事人的表现做主观判断“我觉得你已经尽力了”“你应该跑得更快”,不对对方的回答给予评价如“你说的太对了”,不问对方不知道也回答不了的问题如问运动员“你觉得咱们没拿到这块团体金牌原因在哪里?”,不问对方现在无法预知的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如“下一届奥运会要争取夺金牌吗?”,不问涉嫌羞辱对方人格的问题如“你没得冠军感到悲哀吗?”,这样做就能水到渠成。别嘴比心快,随心所欲,问题没经过大脑,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这样问,结果让对方一头雾水,自己也被受众嘲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