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笑”的细节描写——《红楼梦》阅读札记

(2012-09-26 21:15:36)
标签:

开卷

有益

感悟

文化

分类: 开卷有益·读书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写刘姥姥进大观园后,因为说话粗俗朴实,逗得贾府的人开怀大笑。有一个宴会开始前的片段描写了这个场景,细节十分传神,值得写作爱好者借鉴: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儿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自己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一起哈哈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

    这个片段把刘姥姥憨厚拙朴的本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符合其身份,活脱脱一个没见过世面、憨厚实在的庄稼人。刘姥姥的话在其生活的环境中也许并不可笑,农家人虽苦,但乐观的天性不缺,黄连树下弹琴——苦中取乐,说个俏皮话让自己忘却了生活的艰辛。但对于贾府中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之人而言,因为文化的教化、礼教的束缚,言行举止不得不中规中矩,恪守礼节,所以,他们见到刘姥姥这样的人一开口就直来直去,口无遮拦,自然感到新鲜可笑。

    曹雪芹一定是一个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的人,他对众人不同形态的笑描写惟妙惟肖,非常有特点,场景如画面一般令人难以忘怀。

    在第四十二回《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中,曹雪芹再次写到了林黛玉借惜春为大观园绘画取笑刘姥姥引发众人的“笑场”:

    惜春道:“都是宝姐姐赞的他越发逞强,这会子又拿我取笑儿。”黛玉忙拉他笑道:“我且问你,还是单画这园子呢,还是连我们众人都画在上头呢?”惜春道:“原说只画这园子。昨儿老太太又说:‘单画园子,成个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象行乐图儿才好。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黛玉道:“人物还容易,你草虫儿上不能。”李纨道:“你又说不通的话了。这个上头那里又用草虫儿呢?或者翎毛倒要点缀一两样。”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的‘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的两手捧着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跋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众人听了,越发哄然大笑的前仰后合。只听“咕咚”一声响,不知什么倒了,急忙看时,原来是湘云伏在椅子背儿上,那椅子原不曾放稳,被他全身伏着背子大笑,他又不防,两下里错了笋,向东一歪,连人带椅都歪倒了。幸有板壁挡住,不曾落地。众人一见,越发笑个不住。宝玉忙赶上去扶了起来,方渐渐止了笑。

   这个片段是建立在前一个片段铺垫的基础上的。林黛玉说话尖酸刻薄,她采用了粘连的修辞手法,借为惜春作画出点子的机会,巧妙地制造了一个“笑点”,将刘姥姥比喻成“母蝗虫”,再次引发了众人的哄笑,这个桥段十分自然。这个片段重点突出了史湘云笑得过了头,不小心把椅子背晃坏了,差点掉到地上去。曹雪芹描写的这个细节十分高明,为了不使这个片段中各个人物的笑态与上一个片段重复,他将浓墨重彩集中于史湘云一个人身上,着力刻画,以一当十,令人赞叹其匠心之独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