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会并非国力的较量

(2008-08-20 20:08:18)
标签:

奥运

体育

奥林匹克

争光

刘翔

中国

杂谈

分类: 别的事

奥运会并非国力的较量

 

 

郭光东

 

    晴天霹雳般的刘翔退赛令举国哗然,两派舆论由此分庭抗礼。大致而论,谴责派除了政商动机的“阴谋论”推测外,更多地是指斥刘翔竟因一己之伤而放弃为国争光,不去拼搏到底;理解派则认为退赛实属迫不得已,留得青山在,四年后刘翔又是一条好汉,完全可以再次为国争光。

 

    撇开刘翔退赛原因不论,可以看出,“为国争光”这一关键词成了两派共通的推论基础,不过一派着眼当下、一派放眼未来而已。的确,经过长期的思想熏陶,为国争光早已强化为我们对本国运动员的最大期许,也早已内化为中国运动员的自觉要求。除刘翔退赛争论外,人们每日津津乐道于金牌榜上中国遥遥领先的金牌数,只拿到一个铜牌的射击运动员谭宗亮觉得自己愧对祖国……都是为国争光意识的流露。

 

    对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无疑是值得珍视的情感,赛场上祖国国旗升起也的确是一大快事。只是,如果我们在奥运会上过分强化这种“爱”,则可能不经意间滑向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对立面。尽管作为一个名词的“奥林匹克精神”早已为我们熟知,但是作为体现奥林匹克精神的各个细节,则未必尽人皆知。其中,最不该被忽视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细节,就是关于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金牌榜的。

 

    “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经典名言,奥林匹克只强调运动员之间和运动队之间的竞争,并不认为这是国家之间体育实力的较量,更不认为这是各国国力的较量。因此,国际奥委会只公布比赛成绩,并不进行各国获奖情况的统计。所谓的金牌榜、奖牌榜,不过是新闻媒体的“擅自”统计、排列罢了。

 

    正本清源,然后知所宗。既然奥林匹克运动的本意就不在国力比较,那我们又何苦执着于金牌榜的排名?又何苦让运动员背负其不堪承受的国家、民族振兴重负?又何必在乎少了刘翔的一块金牌?体育的归体育,国力的归国力,刘翔之伤绝非中国之殇。直到本届奥运会,宾德拉才让印度获得奥运史上首枚个人项目金牌,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就是弱国;同样,博尔特刷新100米世界记录,成为史上跑得最快的人,但这并不代表牙买加就一定是强国。

 

    可以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从一开始就是世界主义的,是超越国家民族利益的。虽然现代奥运以民族国家为基础举办,但这更多的是基于便利组织运动员参赛的现实考虑。全球火炬接力仪式象征的是全人类为了共同的光明携手前进,五环旗象征着五大洲人民的团结。在奥林匹克的价值观里,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尽管不是被否定的,但也绝不应该是被强调的。奥林匹克的精神实质,是全世界人民忽略彼此的文化隔阂与信仰冲突,化解彼此的偏见和仇恨,超越自己所属的民族国家和政治利益,从而真正地和平共处的一次盛会。

 

    纵观百余年现代奥林匹克史,过分强调国家、民族观念,并非我们一些中国人所独有。比如1896年雅典奥运会期间,希腊人反对奥运会在世界各地轮流举办,认为那将是对伟大希腊文明的公开掠夺;1936年柏林奥运会成了纳粹雪“一战”之耻、展示国威的舞台;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东西两大阵营之间更是将金牌数当作了彼此实力的象征而奋力拼杀。

 

    好在一切都已过去。整部奥林匹克史,尽管有波折,但终究也是人类崇高理想旗帜高高飘扬的历史,是人们不断突破种族偏见、国家民族狭隘界限禁锢的历史,是人们学会以世界公民的博大胸怀,了解、尊重其他民族的历史。

 

    现在,奥运来到北京,这无疑是中国人学做世界公民、亲身领会奥林匹克精神与价值的珍贵机会。值此盛事,我们何不暂时搁下挥之不去的“强国梦”,放下所谓“大国国民”的“架子”,以自信、谦卑的心态,以人类平等一员的姿态,尽情享受这场难得的全人类大party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