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与和解(2022.7.4-2022.7.10)
(2022-07-11 08:24:51)
本周最大的事情便是CFA出了成绩,没过。但是不可否认,自己在考试的时候还是做出了很多努力,虽然最后的结果没有达到预期,但至少已经是自己参加的4次考试中最为优异的一次了。而且基本按照个人的学习计划保持了一定的复习进度,让自己对于金融类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概念和积累。从2008年开始准备金融专业的考验,到2022年完成了最后一次CFA考试,之于自己的这个关于金融专业的想法,大概率到此为止了,而关于这十几年的积累和努力,也应该有一次好好的复盘了。
从一入大学选专业的时候,金融就一直是高大上的选择,一方面受到那时候大环境的影响,那个时代最为优质的选择是外企,而外企当中最为优质的选择自然是那些大行,先是花旗、汇丰、渣打、直到后来了解到的高盛、大摩、小摩,如果将这些企业作为自己的最优选择,那么金融专业无疑是最优的选择,可惜自己入错了专业,又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转专业的机会,直到考研的时候,选择了一条最难的道路,但是走的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完全失败,而自那时开始,这段与金融的不解之缘也就此开始了。尽管经历了一年的波折,终于进入了一所不太著名的学校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涯,而也正是在那个年份开始了自己的CFA考试之旅。不可否认,自己在本科毕业直至初入职场阶段,在知识储备以及背景积累方面确实是存在较大的先发优势,但是这个优势自从离开了citi之后就在逐步丧失,时至今日仍在不断的填补以及与自己和解的阶段。说回来,从2010年开始准备CFA考试,无疑也是希望在毕业之后能够进入到自己心仪的行业和公司,虽然在读研阶段参加了两次考试都未能获得成功,甚至可以说都没有摸到学习的法门,但是还是凭借着其他的因素成功进入了citi,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愿。但是好景不长,后面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在citi完成个人的规划,带着无限的遗憾就离开了。
随着从citi的离开,这种一方面的情愫也就渐渐淡忘了,所以从2013—2017年一直处于一种毫无压力的状态,但是毕竟是曾经的光荣与梦想,毕竟还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就这样遗忘或者说消沉下去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于是在2018年又一次找回了尘封多年的账号,再次开始了考试之旅。说实话,当时参加考试甚至是后面几次参加考试都完全没有向好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大概率就是为了自己的情怀或者说是为了自己没有完成的理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做事情总需要考虑一些投入产出比,而对于这项考试总是至少要有半年的时间来放弃很多东西,而对于当下自己的状态还是有很多基础性的或者说更为重要的事情未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状态,所以应当优先去处理那些事情,比如收入、比如工作、比如家庭,而这项考试诚如很多人所说的或许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但绝对做不到雪中送炭,所以在认真准备过这一次之后,应该就暂时放置了,但是梦想不会停止,总有一天当很多事情都已经达到自己所预期的状态,即达到了有钱有闲的状态时,这个未竟的事情还会重新开始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