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度广马来PB
标签:
广州马拉松 |
分类: 人生百态 |
昨天,第14个全马,第4个广马。
本来目标不准备PB,虽然一个月前的上马,因为一些技术失误导致差1分半钟进不了430,耿耿于怀,但是,这段时间身体出现了各种状况,先是感冒喉咙痛,抱病跑了一次半马,215左右,很辛苦,穿着新鞋还把前脚掌磨得火辣辣,茧子和新鞋一起作怪,到前几天,右侧腰下部、左大腿髂胫束中部,突然疼得厉害,加上以前的右膝盖和左跟腱,基本上没有完好的下肢,不知道跑这么久会出什么情况,而且这次没有合适的跑伴,有个女生首个全马,想跟我前面半马,但后面是我放慢还是我自己保持她放慢,只有到时候才知道。所以,我感觉这次以赛带练吧,争取以靠近430的配速再练一次,为以后突破430打下基础。
天公作美,广州的12月少有的清凉,在8、9号降温还大风,穿着羽绒服还觉得冷,很担心起跑前的冷飕飕。幸好,9号晚上吃了一点牛肉,晚上睡觉热得有点过,第二天一早起来,也没有觉得很冷,看来完全是自己身体的感觉。
很好,约好的美女跑友非常守约地见到,两人非常和谐地一路走去起点,热身、聊天,心情大好。其他同跑团的跑友就各奔东西了。其实有人陪,是件好事,而且她还非常在意摄影师,也让我学习了如何争取多一点入镜机会。
7点半起跑,过起点拱门过了5分多钟,我及时按下手表。这次特意把心率带戴上,近一年来,我很少用手表,即使用,也不戴心率带,觉得按自己舒服的感觉跑就行了,那些数字大同小异,没太多意义。不过,我现在在看一本书,里面谈到使用手表的数据,用跑步软件可以分析自己目前的跑力、体能、技术(当然有部分需要付费才给分析),因此,又勾起我的好奇心,看看究竟好不好用。
赛后从APP上倒出来这些数据







直观地看出,这次的心率、配速比较稳定,比以前有进步的是步频。
女伴半马比我好,我也是希望她能带我前半程快一点。这一次跑,前半程没特别累,不知不觉就到了半马,看看表212左右,比430的半马快2分钟,心中窃喜,感觉PB有希望,不过这时女伴总是在我后面,身体开始搭下,头看地,显得有点吃力,呼吸声也逐渐大(感冒未完全好,鼻子塞),我就放慢脚步,她跟上来,又跑了几公里,到了25公里水站,她让我不用等她,她自己慢慢跑,我不想勉强,于是按自己速度继续跑。刚开始自己跑的2公里,比之前快一点,有种自由了的心情,不过,到了28公里,突然觉得很累,这时后悔前面乱加速,这后面怎么办啊!在28-33公里上人民桥前的一段滨江路,应该说路直景多,我前两天才坐公交走过这段去人民桥底下吃蒸饭和芝麻糊,熟悉的路段,然而,这次有望不到尽头、遥遥无期的感觉,旁边的观众也很安静,几乎没加油声,
深刻体会一个人跑的无趣,但是,没办法,自己挖的坑总要填啊
拖着步子跑上人民桥,非常艰难,不过跑下桥那时,沿路观众突然间增加,加油声不绝于耳,给带动得兴奋起来。这次吃了四个胶,本来自己带了三个,在15公里跑团团长塞了2个给我,不好意思不要,拿在手里费劲,在17公里、25公里消灭掉,不是我平时吃的牌子,很稀,幸好肚子能接受,没有反应。到了30公里时,实在累了,顾不上刚吃过一条,拿出自己的一条又干掉,在35公里再干了一条。
过了34公里时,手表显示用了3小时36分左右,我算算要是后面8公里,7分配速,进430是有希望的。只是不要有杂念,要坚定信心。我记得前年的广马,是我的第2个全马,跑到二沙的最后几公里路段,两腿像灌了铅似的,身心俱疲,现在还记得,是不是还有心理阴影呢?顾不上那么多了。本来36.5公里跑团有补给点,说有鸡汤喝,不过刚过36公里时,我突然撇到在左边的团长,和另外一个跑友,在说着话,我当时跑在右边,不想停下来折回去。这时路上人不少,我选择跟随策略,找差不多速度的跟,开始跟着前面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男生好像有残疾,跑步姿势有点畸形,女生一边跑一边和男生说话,判断不出来他们是否认识,跟了1公里,男生停下来,女生也停了,我继续向前吧。上了二沙岛的引桥,到38公里左右,后面上来一个跑团,有人举着大旗,男男女女。听他们有人说配速控制不好,他们的目标是进430,现在有麻烦,有个女生像是领头的,说不要再说了,现在就按我这个速度,不要超过我,进430没问题,于是,我就跟着他们,有时稍快在他们前面,有时在他们旁边,在40公里时他们进了水站,领队喊,拿了水就走,不要停,我忘了有没有喝水,好像没有喝,怕时间不够,他们人多,我跑过去要经过不少人,那时就一根筋想进430,路边有摄影师也不拍了,今天看到马拉松照片网的几张,一副赶路的熊样,进了海心沙,还有1公里,那真是拼了,绕到花城广场那边,还有很长的路,等见到42公里的牌子,手表显示4小时28分多,只剩1分半钟能跑完200米吗,我想想我小时候赛200米时29秒多,现在慢一倍,1分钟可以吗?对了,那时还想过这么冲刺,会不会出事?总之,脑子一直乱想,直到接近终点拱门,看到上面的表显示4小时34分多,我就踏实了,净时间肯定够了。过了终点,按下手表,4:29:29,这个更准,与官方时间多4秒。
看那本书说的我觉得比较在理,在某一个阶段,你练哪种配速的跑步多,你就比较适合跑哪种,我好久没跑间歇跑了,最近两周,主要跑马拉松配速,所以身体记住了,在后半段补给做好以后,就能继续跑下去。所以,说神奇也不神奇,简单的身体反应。
前段时间在一个短暂的训练营接受了上拉的训练,这对自己的跑姿改进有帮助,会增加步频和缩短触地时间,新的理念,会带来什么?这几天看,新增加了髂胫束疼,呵呵,改变动作短期内肯定会有点反应,但方向向好,我相信是的。
虽然在跑的过程中没有太大的磨难,可是在赛后坐下后,左腿没弄好,一下子抽住了,第一次有这么强烈的抽筋,幸好持续时间不长,后来就没事了。脚底下磨了水泡,老茧又厚了一层。
至此,2017跑马季完美收官,2018大鹏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