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广马跑步日记(11月23日)我的第一个半马

(2014-11-23 19:19:33)
标签:

广州马拉松

体育

长跑

分类: 人生百态

广马跑步日记(11月23日)我的第一个半马

10个小时过去了,现在依然心潮澎湃,准备了四个多月的广马,在今天结束,也同时预示着一个跑步人生的开始。

 

正如昨天所写的情况,今天能完赛实属不易,这不易我本来就预测到了,然而,导致不易的原因却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或许我这是迷信,这几天右眼一直在跳,不是好事,所以我担心广马会出事,前两天过劳、感冒,我以为就是了,谁知,还不止……

 

昨天,我列出了一份跑马物品清单,并逐一采购,需要采购的东西其实不多,小瓶装的宝矿力、香蕉、凡士林,而最重要的芯片已经早早缠在跑鞋上,这样就万无一失。

 

这个星期开始,我注意多吃米饭,来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跑步虽然看似一件很简单的事,但要融合的知识是多样的,比如运动营养学,长跑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分解的糖,然后是脂肪,最后才是我们身体组织的成分——蛋白质,等消耗到蛋白质,人就会感到疲劳,而没有劲跑下去,因此,为了延缓疲劳的到来,我们必须有充分的糖和脂肪供跑步消耗。我现在吃的主食不多,这就不行了,必须吃多一点。不过第一次进行这种储备,我没有掌握好,理论上要在一周内的前三天少吃碳水,把体内的糖耗尽,然后再在后三天多吃碳水,而我没有做前一步,一味吃碳水,这导致体内碳水过多,饱滞感很强,弄得今天早餐两个包子下去就再也吃不下去。

 

毕竟第一次参加正式赛事的半马,对各种细节还不清楚,比如什么时候热身、如何绑芯片、如何踏计时地毯,连我妈妈都说我太紧张,不够放松。怎么说呢,我没有理由不看中它,现在,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围绕着家庭和运动,既然比别人多投入,自然也会比别人有进步,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把这件事做好。而我做好的标准,并不是要跑多快,只是尽自己的能力,这难道有错吗?但旁观者,却会从另一角度来看。

 

昨晚10点多睡下,没到12点就醒了,后来翻来覆去了好久。不同于前几晚的发冷,昨晚很热,但不盖被子又怕着凉,得不偿失。对闹铃也不放心,搞了好几个闹铃,怕睡死了没听到,前一天就是这样,总之,这一晚,睡得非常不踏实。这就是所谓的赛前综合症么?

 

5点5分闹醒,蒸包子,煮开水,快6点时穿衣服,6点10分出门坐地铁。

 

时间还早,站台上人少,车来了,却是满满的一车去跑步的,里面很多是外地跑友,穿好跑步背心短裤,而尽量少拿东西。地铁的电梯还没开,一群人慢慢从一条窄楼梯走上地面。上楼梯时两个膝盖很疼,本来好长时间上楼梯没问题,但周三打完很激烈的女双,膝盖疼。好久没这样疼过,或许是因为周二跑了12公里,周三打了激烈羽毛球的缘故,后悔。

 

这次跑步的一大亮点是和执信校友约跑,如果是一个人也许会简单一点,而这次参与的有十多个师兄师弟师妹,因此事情也多了一些,比如去哪集中,跑完去哪吃饭。人多的好处就是热闹,自从师弟师妹进群以后,微信就热爆、响个不停,热闹有时是好事,但有时成坏事,晚上不得不关掉声音,今天跑步不得不拒绝收消息,避免手机电量耗尽。

 

第一个见到的同学是嘟嘟,他最近爸爸病了,连拿跑群风衣的时间都没有,他两周前晒出一个半小时跑15公里的成绩,这极大激励了我,当天,我跑了第一个室外半马,2小时21分48。巧伶也到了,她跑步的感觉不错,如果比爆发力,我不如她,但是她有点懒,她今天告诉我她很少跑,怕触发膝盖疼,竟然能这样?!

 

今天很热很潮,出家门时穿着长袖风衣,发现直接短袖都行,另外,估计阳光和前几天一样猛烈,我把帽子带上,其实我的小迷信还在帽子上,这顶帽子陪我在2010年完成北京红螺寺第一个10公里拉练,赛后合影拍得自己帅极了。同时,我觉得帽子除了遮阳的功能,还能在跑步的过程让双眼藏在一个如同世外的地方,洞察周围的一切,让自己内心更加冷静和清醒。

 

考虑到天气热,比较容易热身,在7点多一点,我们决定先存包,然后热身。也许这是败笔,造成后来的受伤。

 

7点多进入集合区,排着队,空间很小,只能搔首弄姿活动几下关节,很难做慢跑和冲刺这样的热身,远远望到海心沙里面有些人在空旷地方热身,那些人的准备才是充分的。现在想起来,应该因地制宜原地跳一跳,这多少活动一下大腿和膝盖,但我没有,这是败笔二。

 

队伍后面的香港跑友说起,北马的道路是最宽最舒服的,而外国很多大型马拉松也会按照报名时间分区,隔15分钟出发,这样就不会出现象广马这样一窝蜂的情况。广马也有安排跑前的带操员,但是因为地形的先天缺陷,我们后面的人看不到舞台,更听不到音乐。

 

预计8点5分发枪,到8点10分,队伍还没有动静,开始动了,前进了一小段又停下来。后面的人涌上来,队伍开始混乱。又向前了,到了起点的拱门那,门上的计时器已经过了6分多。赛事说要经过几个计时点的地毯,才能有分段时间,成绩才有效,而拱门那没有地毯,纳闷地毯是否还在前面?跑出去了,一直没见地毯,一个小伙告诉我们,拱门就是起点。幸好,我在那里按下了手表。

 

出发前本来我和巧伶、嘟嘟一起,出发后,嘟嘟一闪就不见,那我就和巧伶结伴同行,不说别的,她是一个不错跑伴,她本身有跟随的能力,而且对我的建议她会听,有时,我看她身体前倾较多,有加速的欲望,就按住她,太快了,慢点,以目前的速度,已经是很快了,一小时9公里多,还是要控制。

 

按我上次步行踩点的路线,一公里一公里地过去了,猎德大桥、华南大桥、琶洲大桥一个个地过去,从4公里开始,每一公里都会有一块醒目的公里牌,越到后面,到大公里数,常看到跑友做着各种胜利的pose照相,或许这就是我要学习的放松心态,不过我更宁愿跑,除了进水站停下来喝口水,我要的就是跑。

 

到车陂南路折返点,跑过7公里,一切顺利,折返后,人一下子少了很多,前面变得开阔,7.5公里喝完水,又跑起来,这时97届的卢师弟跑上来,和我打招呼,一路上这么多,能分辨出自己人,实属难得,我一阵血热。他超过去以后,我看见他并没有跑出视线,大概就在斜前方三十米,他晒过他10公里成绩,比我们快,看来跟着他,有希望提高成绩,我心中暗自窃喜,不由自主,我又抬起手瞟了一下手表。就在这会儿,不知道是否走神,脚下突然不稳,这时右腿膝盖后面抽了一下,右腿当时很明显向外崴了一下,我当时喊了一声,糟糕,腿拉伤了,跑着的巧伶应了一声,没特别在意。抽了以后,我马上放慢速度,膝盖弯曲了一些,降低重心,脚落地点挪后了,让脚接触地时间长一点,这样虽然慢一点,但缓冲会好一些。跑了一小段,我想按之前的动作再跑一下,谁知同样的部位又抽了一下,我不敢再试了,才到8公里的地方,就出现这个状态,后面还有13公里,怎么能坚持?这突发事件迫使我一下子冷静下来,想想下面可能出现的情况,为了避免更大的伤,我决定第一时间寻求赛事的医疗治疗,在最近的医疗区,我用云南白药喷雾剂喷了右腿膝盖的前后,我原本想在后面每个医疗点都喷一喷,可惜都说用完了。看来跑友的需求非常大,组委会准备多多都不够。一边跑,一边看手表,速度并没有特别受影响,这是唯一让我欣慰的。

 

这次赛事准备比较充足的是水,我每个水站都进,只有一个来不及往杯子里倒水,而让我们直接整瓶地拿走,越到后面,秩序越好。

 

在10公里进站喝水以后,我找不到巧伶,我决定慢慢跑起来,希望她能跟上来,我穿着和大会不一样颜色的衣服,很好认,可是,她没赶上来,于是,我就一个人跑起来。到12.5公里处,除了腿的问题,别的还好,呼吸挺顺畅的。往猎德桥北段跑是一个上坡路,看着前面壮观的绿色人潮,顿时充满动力。群跑就是有这个好,你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猎德大桥是这次半马经过的唯一一栋桥,阿弥陀佛,海拔10米,长1公里多,赛事刊物提醒在这个体力下降的时候,爬桥会消耗非常大的体力,如果跑不动,就走,看到前面的很多人都是走,我怕改变节奏,触动膝盖痛处,既然现在跑姿没有疼,那就最好保持着,于是降速慢慢地跑,也有个别跑友象我一样跑,包括一些女孩子。一路上,我特别注意一些跑得比我快的女孩,从旁边看,她们跑得并不猛,慢慢地连续地,想必我自己也是这样。

 

跑过全马的同学之前跟我们说,最舒服的一段是6-10公里,11-15公里就当看风景,很快就过去了,16公里累了,坚持一下,就到终点了。我对比着试图找这种感觉,而这次,不是特别明显,可能这就是一堆人跑、让人兴奋的效果,直到15公里,我都不是特别累,而且很想加速。

 

下桥后折返到阅江路,一休同学说他会和儿子在那里送水给我们喝,不过我怕人太多,别说他看不到我们,我们也找不到他,因此并没有确定。谁知一转弯,在路边加油的人里,竟然发现了他,我径直跑到他面前,估计我带了帽子,他认不出来,在看到我时,他愣了一下,我很开心地和他击了掌,就跑了开去,他反应很快,高喊苏子加油。跑开去几十米后,一休在人行道追上来,喊我转过来拍照,可惜跑得太快,我跑过了,只看到个侧面,不过,依然很感谢他专程来加油。

 

转到阅江路上以后,进了磨碟沙隧道,手表搜不到信号,安静的隧道,回声特别响,后面团体的跑友特别擅长搞气氛,喊起各种口号。

 

在10公里的时候,我已经远远看见530兔子的气球,每次接近一点再一点,在17公里左右的地方,我超过了530兔子,后来,又超过500兔子,可惜,速度太慢,没看到430兔子。

 

上次在天河体育中心跑半马时,18公里以后两腿已经发麻跑不动,我慢得基本当放松,而这次,18公里、19公里,我依然保持着前面的速度,在18公里时,我看到手表时间接近2小时,我似乎感觉到这次的成绩有可能超过20分。接近终点的跑友有点少,呈细长的一队,在接近20公里时,对面马路就是终点冲刺后的人们,好多人,他们已经完成半马的任务,在休息了,还有一公里,加油。在20公里饮水区,我想我还是喝一点吧,为最后一公里做好准备,于是停下脚步喝了几口,然而,再起步时,右脚不听使唤,不仅仅是拉伤的问题,而是膝盖,因为腿无法保证膝盖的稳定,它已经痛苦了一个多小时,到这时,它反抗起来,这时我没办法象几秒钟之前那样跑,但也不能停,那最后一公里是我最痛苦的一公里,配速降到了7分多,我唯一能做的是坚持。

 

冲刺时,官方的计时器显示2小时28分39。我手表按下的时间是2小时19分52秒,破220。或许在我停下来喝水和喷药的时间,手表暂停了,还有起步的几分钟,有了几分钟误差。

 

具体多少时间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了赛事。当我领到完赛牌时,心里有点小激动。

 

我们几个男同学比我早十多分钟到,嘟嘟在我几百米前,而我的两个女同学,巧伶和雪惠,以2小时40分左右完赛。特别是巧伶,我原以为她跑不下来,这次竟然跑完,这是属于效率极高,天分极高的一个范例。雪惠她一直自诩象蜗牛那样跑,是在今年同学跑群成立以后最积极跑步的一个,是已经参加过韩国济州岛10公里、柬埔寨10公里、东莞松山湖半马等多个民间赛事的老跑友,在她身上特别强烈地感受到放松的心态,比赛当练,这就是她的跑步哲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