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3年广州华人杯我之见闻

(2013-05-14 23:25:52)
标签:

华人杯

体育

羽毛球

健康

分类: 羽球心路

今年在广州打华人杯团体赛,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所以,打完比赛的第二天,轻松地在场地里转悠,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摩学习见朋友。华人杯,参赛者来自海内外,所以它所具有的气场也特别地强。

 

那天进门看到的是D组(50-54岁组)半决赛,罗湖队对台北队,已经打到最后决胜的第五场男单,前面2:2,但似乎场边的人情绪都不太高涨,一看场上,一个黑衣服黑裤的壮实男子和一个体型偏瘦的中年人,实力非常悬殊,壮男游刃有余,瘦的知道获胜无望,基本上没有去拼,所以激战以后,反而以一个非常安静的形式结束了半决赛。罗湖队就是辛老师那只队,因为个个的年纪基本上都是刚踏入50,所以整体实力还不错,但对上中华台北队这样的、有专业背景的选手(听说那黑衣男以前曾拿过专业的台北单打冠军),也只能甘拜下风。

 

看完D组,来看B组,16进8胜我们的国际医药港队,正在和温州队争夺5、6名的资格。打到第四场男单,黄鹄对一个眼镜男。前面2局1:1,我来到打到第三局9:9。我感觉两人水平差不多,都没有特别强的突击能力,主要以拉吊为主。最后竟然14:14,最后一分定胜负。最后黄鹄以一个失误遗憾败北。下来他想不明白为什么14:13领先时竟然发球失误,明明提醒自己要发过去,但还是失误。我在想,参赛无数,有一定比赛经验的人,如果在这个关键分上犯这种低级错误,实在没什么好解释的。男单的失败,导致决定胜负的女单。还没打前,我看那温州妹动作实在太大了,所以猜广州能赢,谁知一打起来,广州妹懒,多打几拍就跑不到位了,而温州妹手感好而且非常能跑。广州非常难看地输了女双。见到梁老师和红姐姐,非常开心,多少年过去了,还是像大姐姐那样亲切。

 

B组(35-44岁)半决赛的男单来了,代表上海出战的阿伟和罗湖队的黄华对阵,看第一局,黄华变速特别快,经常阿伟没转身球就到另一头了,感觉有点悬殊。第二局,和前一局差不多,黄华以14:7遥遥领先,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谁知这时可能体力出了问题,打法也相对保守,被阿伟一个一个地把球回过来,黄华自己出现失误,分数一分一分地追上了,又到了14:14,就在大家以为这一局可能要被阿伟逆转的时候,黄华一个接发,没有太发力地把球劈到对方反手网前,球落压在边线上,阿伟跑去了,没接着,就这样有惊无险地结束了比赛。后来阿伟说,那个球变慢了,过网后减速,如果正常的球,它应该出界的。男单打完,罗湖以3:1赢了上海。以为阿伟他们下午就争三四名,但后来一问,原来赛后上海队投诉罗湖队个别队员年龄不够,而且专业的兼项,告赢了,进入了决赛,输给了香港队。这一场没看到,可惜。

 

转到C组(45-49岁),争56名,只见以前中羽的陈棠在打单打,对面是上海队的一个高个子中年人。这些纯业余的单打,实际情形更接近自己打的那种情况。可能没有非常华丽的突击,只有多拍的拉拉吊吊。耐心,是单打最重要的因素。陈棠最后战胜了对手,宝刀未老。

 

下午来到E组(55-59岁),看到很熟悉的身影,庞衍波、曾祖正,虽然不认识他们,但自打开始比赛,这些人就总见到,身材不变,面容不变,进攻行云流水,防守滴水不漏,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活到老,打到老。

 

E组决赛来了,台北队训练有素,听到叫拿出场名单,上午那个打单打的黑衣男,径直走到裁判处,拿名单表,然后坐在旁边刷刷地填起来,胸有成足。随后,台北队的其他队员也过来了,就坐在我前面,只见那位小小个的女士,穿着橙色的上衣,白色的飘飘的裙裤,在我面前热身,她站起来,看到她的腿很结实。然后,她的一连串热身动作让我目瞪口呆,我在脑子搜寻到的动作有:

  • 最让我难忘的是两腿的前后劈叉,前后都是直直的,两条腿都做15秒钟;
  • 然后坐下来,两膝并拢,身体坐在小腿上,上身慢慢向后倒,直到身体平仰在地面上,这种身体折叠,对大腿起到非常好的拉伸作用,可惜我做不了这么高难度的动作;
  • 之后还有一些像瑜伽那样的拉伸背肌、压腿的动作
  • 站起来,脚尖打弯,身体完全压在脚尖上,这样做可以灵活脚趾,防止挫伤;
  • 很协调地抖动肩膀和两腿,放松肌肉

50多岁的女性,还保持这么好的柔韧性协调性,可能她就一直做瑜伽。说实话,没有这种柔软,保持不了高水平打球,因为很多横向的移动,非常需要这种柔度,太硬的话,纯粹靠蛮力去够球,容易受伤,我们不鼓励这种不真实的拼搏精神。

 

后来看中间场地直播的比赛,旁边有两位男士在小声讨论,一个人说,今年赛制允许兼项,那么找两个强的来,兼项,就能赢,我们千里迢迢组队过来,一点对抗的机会都没有,另一个人说,我们理解,但是考虑到华人杯,海外组队,如果不能兼项,就要找5、6个人,难度很大。两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都在说自己的难处。说话后者后来走了,前者见我转头看他,跟我讨论起来,他说他自己是马来的,刚才那位是华人杯的会长。其实我个人感觉,华人杯,很多海外的人每年都来,他们的目的基本上是来参加一个聚会,而不是为了来拿冠军的,为比赛成绩的队伍毕竟是少数,由此可见,参加者各得其所,并不矛盾。这位马来的朋友,估计参加华人杯不算多,对这个比赛的意义理解得稍有偏颇,生了一个不值得的闷气呵呵。

 

明年华人杯团体赛会在杭州,单项赛会在台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放生。华人杯
后一篇:市长杯第一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