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京八年.我的同事们
(2011-11-15 22:29:05)
标签:
羽毛球体育 |
分类: 羽球心路 |
很久以前喜欢打球后,我自己有一个默念的规矩,就是打球、工作、生活是三个独立的部分,互不影响,工作时就集中精神工作,下班了,该打球时就尽兴地打球,不谈公事,打完球,就回家休息放松。多年来这种模式运作得挺好,平安无事,只有个别同事知道我打球,有时约上一起玩,也是和一群球友一起,所以感觉和在外面打差不多。
不过,在北京,这个规则被打破,越来越多同事知道我爱打球,开始叫我打FESCO,后来好友叫我组织大家定期打球,再后来,组织公司内部比赛、做领队带着队伍打了500强比赛和两届的FESCO比赛。老实说,组织这些活动,有利有弊,弊在于,我之前的“原则”将被打破,我的爱好将由“地下”浮上水面,更可能的是,由于时间冲突,我将舍弃和外面球友交流练球的机会,不过,我没有理由说服自己不接,同事和外面的球友相比,他们就和同学一样,有种一衣带水的情分在,既然大家看得起我,我义不容辞,只不过,相处久了,或者说了,和同事们距离拉近以后,我更紧张更在意,我内心里给予更高的期望,不过期望越高,自然失望也越大,这就是我为什么老大不情愿把工作和打球拉得那么近的原因,本来同事是熟悉的,但是熟悉到把他身上本来谁都有的缺点放大了好几倍,那时,不可能拉下脸去说人,唯有扭过脸当没看到。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我对他们太苛求了,他们只是利用工作之余宝贵的时间打球,不可能像自己有这么好的打球条件,他们打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于是,我只好把这一切归罪于这个浮躁的社会、散漫的风气。
我记得每次比赛完我们都会在邮件上激烈讨论起如何练球,我也记得我说过自己的练球方法,但归根结底,练球提高要靠自己,别人是帮不上忙的,不过我仍然忍不住要乱评几句:
- 雅洁的球,今年打FESCO时我见长了不少,不是好在什么技术,而是更加沉稳了,从跑位开始到处理球,合理了,说明这些在她脑子里已经固定住了,打的时候不用再去想,而是自自然然就做出来了。我觉得这对于业余的人来说足够了。需要加强的地方,我觉得她身体比较淡薄,自身力量不大,可以走借力的风格,借对方来球的速度,轻轻发力,就能回去更快的球,而且又高又远,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做法,是很实用又省力的。
- 杜娟的球,我没有留意她生小孩前的打法,今年她复出,我觉得打得有点乱,思路不够清晰。小姑娘尽管做了妈妈,但心气蛮高的,她原来的基础比较好,如果把姿态放低一些,球会更扎实和稳固。
- 孙彤,今年也长球了,她人高,球打得比较开,而且,她的力量和稳定都提高了,女双里比较有攻击性。如果要加强的话,可以有意识地练练套路,提高手上的控制力,练好了,可以成为女双中起主导作用的那个。
- 多多,我喜欢她大大咧咧无所畏惧的性格,这种人不会有思想包袱,更不会有什么心态问题,这是她的可造之处,不过,关键时刻需要淡定的时候,如果能淡定下来,就更好了。
- charly,尽管他说有伤,但我觉得他比以前没伤打得更好了,或许伤病后,心反而能沉淀下来,内心变得更强大,这也是另一种提升。我觉得他的球速如果再增加些变化,不要老在一个节奏上,并且结合突击进攻,在观赏性和实战性都会一个台阶。
- 张磊,可能还是年轻的缘故吧,能跑能攻但是失误多,不过他的理解能力很强,说几句他就知道怎么打,这种悟性好的人,应该多和水平再高些并且会分析球路的人练练,知道球应该怎么组合去打。
- 曹杰和老季,我之所以放在一起说,是我觉得你们风格非常象,有基本功,但是有点散漫,天马行空似的,但内心追求完美;打情绪球,情绪好的时候发挥就好,心情急躁时就控制不住,以你们的年纪不该啊,不过,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们的心态很年轻,爱打比赛爱玩,这种年轻的心态会使我们保持年轻的活力,我非常认同,不过假如在平时玩和比赛的时候,能稍微多一点严谨,少一点完美,那会体会出另一种乐趣。
- 于猛王骞小马晓君,我一起写了吧,因为他们离我太近,说错了多多谅解。他们四个猛男,身体素质不错,技术在这边部门里都是数一数二的,但是,一和同等水平的队伍比赛就看出差距了,凶狠有余耐心不足,球路显单调,主动失误比较多,如果我是男的、做他们的对手的话,我会很高兴和这种人打,因为尽管杀球很重,但球速不快,容易借力接杀或挑球,落点不刁,多拍后容易出现漏洞或自己失误了。我觉得这和他们的为人有关,他们都是思想相对简单,不会思前想后的人,有球过来,先杀一拍再说,这种“粗暴武力”的方式,极其容易成为他们的短板。不过有什么办法呢,本性难移,要改不太容易。
- 陈总,虽然他没有时间来打比赛,但我和他打过,觉得他身上有一些其他队员所没有的优点:脑子非常清楚,上网意识很强,临场发挥稳定,这可能和他的气场有关,见过大场面,压得住场。
以后你们还有很多比赛机会,记住比赛不要急更不要慌,要淡定,先把球打过去,不要要求太高,对手其实也很慌,只要自己不表现出来,他们会沉不气先失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