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

(2011-01-03 21:19:59)
标签:

羽毛球

富力业主赛

挑战林丹

体育

分类: 羽球心路

!

 

在星巴克里坐了一个多小时,从天亮坐到天黑,迷彩的华灯高挂在头顶,翻了五六本杂志,但我一个字都没看进去。脑子里全是刚才的那场球。

 

人生要打成千上万局球,但只有极少数几场被记住,这和比赛级别无关,只和对手创造的艰难程度和自己的努力程度有关,尤其是竞争惨烈到以一分定胜负的球,至今仍让我刻骨铭心,比如前年的西三旗混双,去年的东西南北中女双。

 

我知道,当上午打完,下一轮对手出来了,我告诉小阿,我们下午要对一个北京队退役的男专业,那个人能轻松把业余高手小马搞定时,小阿脸上掠过一个不易察觉的失望,他或许怎么都没想到,这么早就要碰专业,“壮志未酬”啊,怎么不令人遗憾呢。后来,我们看完一对业余的,把女专业带男业余的对手灭了,颇受鼓舞,我安慰小阿,你看人家也是业余的,也能赢专业,我们只要保持平常心,对球不要要求太高,把球打过去就行,多打几个来回,我们还是有机会的。安慰归安慰,不担心是假的,我心里也没底,我总是在场下看别人打时觉得谁都比我打得好,特别的不自信。可能是我多虑了,小阿的心态比我要好,饭照吃,节目照看,正大综艺的搞怪落水游戏,让他咔咔咔地笑,而在我发愁怎么打发日子时,他已经眯了一小会。

 

淘汰制的比赛,全北京,300多对参赛选手,一轮下来,刷掉一半,再一轮,又刷一半,现在只剩下40对了,高手和高手对话的几率大增,比赛也必然越来越激烈。我想我们今天要遇到的对手,迟早也要打,只不过,我们比别人早了一步。

 

我们在热身时,专业人士(我叫他小高吧)还在场边晃荡,外套都没脱,后来和他的搭档小姑娘拉了几个球,我们一看,她不太会打,我们有戏。果真,第一局进入状态较慢的他们,被我们“蹂躏”了一把,没拿几分。交换场地,我们依然领先,但分数差距没有第一局那么大,只有2,3分,双方咬得很紧,进入关键分阶段。这时小姑娘的失误渐渐减少,而更主要的,小高把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他连杀带偷地把比分追平。而那时我们其实也有机会,但希望一拍打死的急躁让失误增加,有几球,我知道小高有意把球打给我,打到我的后场,球很到位,我不够坚决,杀出界,吊下网,错失了解决战斗的机会。比赛被拖入了决胜局。旁边在看的人都替我们惋惜。

 

决胜,鹿死谁手。小高这时把外套脱了,一身单薄的T恤,看来前两局他已经热身好了,这一局不发狠地打怎么行。我和小阿商量,争取在前半局把比分拉开,以免换到光线更差的对面被对手追赶。4:2领先,被追到4:4,小阿依然不慌不忙,和小高比控制比抽球比杀球,好几个球杀到后场的死角上,或者在网前平推一个对角,让瘦高的小高猝不及防。8:5,这个比分不算很好,只说明我们占据小小的优势,要时刻警惕,不能放松。果然,换场以后,情形和第二局如出一辙,我们10:7,11:8,12:9,12:10,12:11,12:12,被追平了,这时,我杀了一个好球,把领先重新夺回,13:12。到我发球,对面是小姑娘接球。我一般都是发高球,在总结了之前的教训,小姑娘已经有意识往后站,准备接我的后场球,估计小高教她不管怎么样都把球往后打,所以后来好几次发她高球,她回来的球都很可以,在小阿反手接球的时候,小高已经迅速来到网前截击。因此,在13:12我发球前犹豫发小球还是大球,结果我发出的球不高不低不前不后,又给小姑娘一拍打下来……尽管那分我们拿到了,但现在想起来,发现自己太死板不会变通,她站那么后,我怎么不会给她发个外角小球?下来球友们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通,发球发不好,杀球,老杀斜线,不会找小姑娘杀……我们握着2个赛点,这时我发给小高,我又犯错了,想快点发,可小高已经察觉,我的球一高,他就直接往下砍,假如,我发慢一点,再慢一点,就好了……唉,没有假设了。还有一个赛点。专业就是专业的,尽管我们已经尽量往小姑娘那边打,但球总是,总是比想象要长一点,专业就是专业的,总能接住然后反控制,球控制地极其到位,那一个赛点,我们又失去了,14平。又一次平局,又一个1分定胜负,但这一次,1分,决定其中一方,无情地结束。那一个球,我接发后好像就是小阿一直在和小高对抽,最后以小阿一个正手大对角斜线的完美杀球而告终。

 

下来后有一对不认识的中年球友拉着我说,我们一直在为你们鼓掌加油呢,让我非常感动,是啊,旁边好多人在支持我们,或许他们知道我们是业余的,所以情感上倾向于我们吧,后来想想挺不容易,这些素味平生的陌生人,目的很简单很纯粹,只为同一个爱好来到一起。场边有很多一家子过来为亲人加油打气的,记得有一大家子老老少少在面前走过,和蔼可亲的老婆婆一边走一边乐呵呵地和我们打着招呼:“重在参与、重在参与啊”。那一对为我们鼓掌的中年球友后来一直很谦虚地说,我们看了,今天赢的这么多对中,我们是最弱的,你们靠实力赢,我们是靠运气赢。我心想,谁能说赢是单纯靠实力还是运气的呢,这两者总是兼而有之的。看着其他球友轻松地过关,而我们两局都以一分定胜负,这个反差不可谓不小,尽管我们不畏惧挑战,但是我还是祈盼下次运气能多眷顾我们。

 

这个菜叫“铁锅乎饼”,一个大饼下盖着分量十足的排骨土豆粉条豆角玉米,俺不客气,开吃了~~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兄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