巅峰对决
(2009-11-16 19:39:46)
标签:
羽毛球西三旗伟士杯邀请赛体育 |
分类: 羽球心路 |
前言
断断续续写了一下午,原本想淡化这段经历,拿个冠军有啥了不起?但我是个简单的人,高兴,溢于言表,所以,不知不觉把想写出来的写下来。正如一直以来我写总结的宗旨,是分享。我知道,一直看我的博客有我的搭档、我的对手,我的那些所谓经验公诸于众,从私心的角度,其实是对自己不利的,因为所思所想暴露无遗,聪明人踹磨后就会有对策。但人不能做得如此猥琐,以娱乐的精神来对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活得才不累。再说,帮助对手提高了,反过来也会促进自己的积极性,这叫双赢。
虽然离昨天的胜利仅过了24小时,但对昨天战局的回味却有增无减,想来想去,突然发现昨天一战还真是不能轻描淡写过去。因为,相比过去,和何阳也打过很多场印象深刻的混双,水平从低到高,到最后连两个专业的混双都赢过,真是痛快之极,但是,怎么说,随着胜的次数越来越多,兴奋程度自然也在递减,到最后,对胜利麻木了。或许,对于业余来说,几乎到了一种登峰造极的境界,这确实比较无趣无聊,那么,这对于我们后来的拆伙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此,我想对何阳以及我所有的前仆后继的混双搭档们说声感谢,感谢他们给予我的帮助和鼓励。我知道自己没有什么本事但却被人津津乐道,说到底还是我的搭档厉害,没有他们精湛球技,我什么都不是。
不过,下面要写的这句话可能要得罪其他搭档,因为,单从技战术、经验等综合表现而言,我最欣赏的混双搭档还是何阳。和他配合的那段时间里,在一场场颇具挑战性的比赛中,我吸取了很多混双的经验,也让我更加自信,也逐渐乐于接受挑战。
在拆伙以后,谁是以后的搭档,是让我头疼的问题。老实说,从混双的打法适合性上,据我所知,纯业余里,除了几乎没有合作机会的郭老师、小飞人,好象没有比何阳更厉害的人了,所以,要找能和何阳抗衡的人真是不太容易。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何阳的精力、体力、速度有所下降,机会人选终于浮出水面,同一档次的阿伟、殷雪东,尽管他们以能力见长的混双打法备受技术流派的质疑,但是,他们超强的能力,足以弥补和我配合上的缺陷。当然,还要看倆大腕的档期是否合适,这个周末,殷大腕要飞,他的缺席撮合了我和伟大腕。
名单出来了,我们那个年龄组的甲组(即拿过北京地区比赛前八名),五对报名人选中,我们被视作夺冠大热。估计大家比较认可阿伟目前的状态和我的比赛经验,让其他对手稍逊一筹,冠军必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当然,谁会甘心俯首称臣?特别是何阳这种喜欢挑战的人。尽管最佳状态已过,而且他近期经常出差很少打球,但他会错过这次难得的机会吗?在比赛前两三个星期,他就加大了训练强度,除了混双的练球,还以单练体力,他对这次比赛的重视程度可想而知。看了他们高手们每一场比赛前的认真准备,我们不由会感慨和敬佩,超强的毅力,超量的付出,高手的称号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包括阿伟,虽然近年来我和他打球机会不多,但我知道他的付出同样的多。
我是第二次和阿伟打混双,好几年前一起打亚狮龙的业余+专业的混双比赛,我们这俩纯业余的还得了第六名的不俗成绩。多年过后,再度合作,感觉阿伟更加成熟了,对待比赛一丝不苟,按时到场,每场比赛前主动找我去热身,和我原来想象的散漫的大腕作派完全不一样,这也让我彻底放了心。要选搭档就要选这样的,水平高不高倒是其次,但首先,要和自己参加比赛的目标一致——夺取胜利,然后态度要严谨,重视每一个对手,不会打之前说“胜他们没问题”之类的话但临场却被自己打败。我想,现在业余水平之接近,让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临场发挥,谁赛前轻视对手就很可能吃准备不足的亏。
中间写段小插曲,本来我这段时间感觉膝盖好一点了,偶尔打打全场,但谁料上周四,在试一条新裤子时,高难度地一个动作竟然把半月板扭了一下,后来几天感觉都不太好。比赛前这种低级错误犯地一点脾气都没有。
话说回来,昨天的比赛,正如原来想象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有一对选手弃权,我们四对选手交战,除了我们和何阳两对,还有王春生盛康美、崔哥冯姐,这两对“老波骨”。我们第一轮轮空,看何阳他们和王春生盛康美打得非常胶着,最后何阳他们仅以1分险胜,让我们在旁捏一把汗。这种情况无形中让我们第一场对王春生盛康美格外重视,毕竟对手已经热身了,而我们还没打过呢。阿伟一点不敢松懈,一上来就噼里啪啦地和王春生在后场对抽起来,当然,王很难跟上阿伟速度,不到一会儿就垮了,我们很快轻松地拿下第一场比赛。有个认识我的裁判竖起大拇指,说我们拿冠军没问题。估计,这一轮的表现让人产生误解,觉得何阳昨天状态很差,但我知道这是假象,一大早比赛,他总是慢热的。
我们第二场对崔哥冯姐,我们都很熟,所以打起来,娱乐的成份多于比赛,比赛就这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和结束。
打完快11点了,如果接着马上打何阳他们那场,我想可能我的表现会比后来好一点,因为我两场过后,状态起来了,精力也比较集中,可是这时,组织者中断了比赛,安排了一场表演赛,大家围着看了大半个小时,虽然蛮精彩的,但是坐得整个人都硬了,而且快到中午,有点疲倦,看东西朦朦胧胧。当然我知道,这不能作为后来比赛中表现不积极的借口。
我想这场球对于我们在场上的四个人,意义应该不仅仅是谁赢谁得冠军这么简单。正因为有何阳和阿伟这两位顶尖高手的参与,这场球成为了一场巅峰对决;而对于两个新的混双组合,其意义更是不言而喻。或许,何阳新组合在磨合苦练了一年,再次等到了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而我和阿伟这对组合,我之前没想得这么多,我只是觉得从目前的状态看我们应该赢,但现在回想起来,好象阿伟对这场胜利的渴望比我还强烈,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比赛比我料想要激烈,尽管我们取得了5:1的开局,但强大的对手利用经验很快赶了上来,在后来的比赛中,我们都没有相互领先对方超过2分,经常领先1分,换发球,又打平。上半局,我记得比较清楚的情形是,阿伟和何阳对抽,何阳的球应声下网得比较多;阿伟反手起球,球推不出去,给何阳在中场软挡回头球,这种球也比较多,阿伟说光线不好。10平时,阿伟给何阳一个正手后场,何阳十分被动把球回到我的正手前场,就在裁判面前,我跑过去时心还在想:来得及吗?幸好,我扣下去的球明显压在底线上。我们领先交换了场地。我本想换到光线好的那边场,下半场我们会占优,既然在光线不好的场地我们能相持住咬住比分,为什么在好的场地不能扩大战果呢?所以我信心满满。不过,事实上,下半局我们一点都不占优势,相反,一直被动。对我的发球,何阳扑得很凶,几乎每个球都晃得阿伟摸不着球,不过,由于张雯在网前不占优,我们还是把比分咬住。15平的时候,我接连出现了失误,一个,张雯打过来一个比较高,就在我面前的球,我还在得意呢,这么简单的球!但是高兴地太早,可能走了神,挥拍早了,打不到球,眼看着球晃悠悠地掉在我脚下;另一个,阿伟和何阳对打时何阳在头顶后场吊直线,我想过去接,但跑过去接不到,还晃了阿伟,他本来也想接的。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接连出现两个低级错误,确实不应该,由此被狮子说我打得不好,我不想辩解,那两球确实打得不好。假如这场球输了,即使现在胜了,我也需要好好反省自己。
相比之下,应该赞一下阿伟。虽然从打法上,他爱起球的球路一直不被我们那混双圈子看好,事实上,在昨天那场球,何阳也是抓住阿伟这个特点,大部分时间控制得比较好,但是,阿伟自始自终都很拼,永不放弃,不知疲倦地大范围地调动对方和反调动。
我的失误让何阳他们以20:18拿到赛点,我在准备接球时曾想过,就这么完了?!人有时会这样的:不是我们不努力,但常常事与愿违。对于大热倒灶这种情况,换给任何人都是不能接受的。
然而,峰回路转,在接下来这一关键的一分,发生了难以置信的一幕,我忘了具体细节,但肯定是阿伟顶住了何阳师徒两人多拍的狂轰乱炸,最后,阿伟在头顶区的一个直线杀球,球滚网而过。对阿伟的执着和拼搏,场下的人无不表示敬佩和感动!19:20,我们还落后一分。在接下来一个网前球的争夺中,我的球擦了一下网,不规则地翻滚了过去。20平!
规则规定,只打到21分,谁先到21谁胜。这时阿伟继续发球,何阳接发。这种一球定乾坤的时刻,空气象凝固了一样。我想何阳那时可能会想,再象之前那样接发,让阿伟措手不及,然而,可能是这种赌博式的心态变化,让他落点上不够刁钻。我看见何阳做完扑球动作,失去了重心,球呢?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也不知道身后发生了什么,就只见球被很快地弹到了何阳那边的底线附近,何阳意料不到,但他还是尽全力转身大跨步到后场,在球落地前的一瞬间接到了这个球,反手高高地打到我们正手网前。我当时站在网前,靠反手区,正目瞪口呆,当看到球被救起,我愣了一愣,心有点慌,这球要我杀吗?感觉后面阿伟没动静,于是我鼓起勇气,走两步,走到那个正在高空中慢慢吊下来的球下面,做了一个杀球动作。球杀下去了,只见球杀到了对面场地上。。。
之后,和阿伟击掌庆祝,和何阳他们握手,然后茫茫然地跟着阿伟走回休息室,连裁判让我签字都没管。一边走,一边嘟噜,怎么打成这样?阿伟说如果正常地打,他们可能得16,17左右。这时,他才埋怨我的发球不好。显然,如果我发球好,何阳就不会扑地这么轻松了。不过说到最后,阿伟大侠对结果还是满意的,不管怎样,最后能赢就行,大有“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意味呵呵
赛后遭到狮子的严厉批评,可能刚批评完大宁猫,他正在气头上,语气比较重,让我听了不大舒服,但是过了一天,我又故态复萌,嘿,管他呢,谁叫他不带我打!如果他带我打,是不是轮到我批评他呵呵
最后,我想说说我的伤。昨天比赛完,老徐过来祝贺和慰问,和阿伟提起我的伤,说苏子有伤所以要他多担待之类。其实,在这比赛之前和之后,我并没有和搭档说自己有伤,要他多负责,我想,既然自愿出来比赛,就该自己负责而不是把本该自己的责任推给搭档,如果我是搭档,我会想,既然有伤你该休息才对,或者,降低参赛的目标,以娱乐为主,而不是逞强争冠。在经过这几周的深思熟虑后,我觉得我的能力已经恢复到一定的程度,能应付这么高水平的比赛才决定报名的,所以,我的观点是,要比赛,就不要提伤,要伤了,就不要比赛,要养伤,就这样。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