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奥运(1):副产品
(2008-07-28 23:04:37)
标签:
奥运会志愿者杂谈 |
分类: 人生百态 |
这几天闷热无比,再加上奥运的临近,人们从里到外都在升温。该是降温的时候了。
众所周知,奥运会必定会推动我们国家各连锁产业的发展,但这话题说起来,太宏观了,太抽象了,还是从自己的身边琐事说起吧,我觉得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其实反映出来的是奥运给国计民生带来的非常有趣的变化,我戏称之为“副产品”。
* 短途司机
那天打出租,和司机大哥聊起,最近新开了好几条地铁、公交线路,城市公交网络四通八达,让人们更多地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出行,那么出租车的生意不是越来越难做?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他说虽然可能远途的机会少了,但短途的需求在增加,你看,即使公交地铁多么发达,但终归很难实现点对点的一步到位,于是,人们就有了打车的需要。再说,从司机的角度,他们更愿意拉短途的乘客,短途受堵车影响的机率小,同样时间,多拉几趟,钱只会多不会少。
* “黑”车
无独有偶,既然短途生意好做,自然就有更多的人来分这杯羹。我突然记起平常去的望京西城铁口,每次从出闸到对面马路的短短几步路上,满是兜客的男男女女,“5元,望京,去吗,马上可以走”,个个都恨不得把你拉到他的车里。从安全的角度、从时间的角度,都不容许我做那种尝试,也因此,让我对拉客黑车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然而,现在这个观念在改变,假如,换一个地方,一个时间,我有急事要赶去某个地方而正好没有出租的时候,我可能会找旁边停着的车问问。就象上次我第一次去驾校,倒了几趟公交去了新发地就茫茫然不知怎么走,我于是想找车去六里桥,因为我知道那里有937支可以到驾校,可是那个人一点都不精明,听了半天也搞不清他讲什么,我只好作罢,宁愿按原路回家也不愿坐这种黑车。当然,我不坐,不等于别人不坐,胆子大的、省钱的、图方便的,还是会坐的,前提是,你情我愿,至于结果,肯定是双赢。
* 拼车一族
最近下班时间到,总能听到一些同事们吆喝着一起走,啥时变得这么亲密?原来,单双号实行后,原来开车上班的人就很不方便了,于是,他们自发地拼车上下班。这样一来,又产生了不少故事。听说一个住南边的男同事,他的车里就拉上了三位美女同事,艳福不浅啊,据说8:20准时发车,过时不候。第二天,他约了坐其中一个女同事的车上班,可那女孩睡过了,结果让男同事拿着大包小包在太阳底下苦等了半个小时,男同事一上车就开始数落,直到下班了,我们单位打球,他嘴巴还在说,呵呵。当然,说归说,车还是坐的,不打不相识嘛,更何况这些小摩擦多少都能增加同事之间的感情啊。
* 年轻的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