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羽毛球体育勾球 |
分类: 勤能补拙 |
本来上周没怎么打球,准备把能量积蓄到周末爆发,可是,这样猛地加量,适得其反,加上加夜班的滞后反应,看似生猛的打球,其实迟钝得很,连被别人的拍子挥到,也木讷地一点表情都没有,差点把人家吓着。
昨天刚开始第二轮的训练,总的说有些环节还在适应,但有些,已经完全适应了,比如,刚开始练完蛙跳,大腿能疼上两三天,但昨天练完若无其事,说真的,这不是一个好信号。
我们为什么要练球?为了提高。为什么练球能提高?因为练球能不断地刺激我们身体,包括生理和心理上。我曾看过一段介绍刘翔成长历程的短片,我记得他的教练孙海平就是这么说过,刘翔除了平时的训练,他就是通过参加各种比赛,使自己的状态得到刺激。相比专业运动员,我们的运动强度要低很多,平时的休闲打球强度,等同于他们的训练,而练球或参加业余比赛强度,则接近于他们的比赛。
但这时就会有一个问题出现,就是我上面提到的身体适应。我相信,等过几周,把原来的训练内容多练几次,我相信自己的身体会完全进入一个适应阶段。怎么办?我想,我可能会停一停,到别的地方打一打,看看自己是不是长球了,也可能会向狮子和教练提出建议,增加难度更大一些的训练内容。
昨天的收获主要在网前,教练指出了我几个问题:
1、网前正反手放网:从正手到反手,没有转成反手握拍。另外,搓放时,拍面应低于手腕,我想这样做是否可以更利于手指的发力?
2、网前正反手勾球:教练说我的勾球太“冲”,发力太猛,他说,球离网就这么近,力量稍一大,球就走远了。理想的勾球线路是使球从一角沿着已方这边的网带一直走,到对角那边刚好过网掉下。教练示范了几个球,我感觉确实是不能发力,让球“贴”在球拍上,随着手臂往下拉,走上一段,这样出去的球就非常柔和,但我们和专业比的最大差距是在手臂往下拉这个动作上,因为每次忽高忽低,忽左忽右,造成每次“拉”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于是没有耐心练下去。说实在,勾球是一个看似要求精准,其实掌握了,就象吃菜那么简单的事情。呵呵,还没学会就这么说,似乎太傲气了!我觉得业余要掌握一手特别好的勾球,虽然不太容易,但并不是说没有可能,关键是意识要先到,在对方出手后,你就要想到要勾,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就能勾出一个漂亮的球来。
3、封网:教练喊着大家把拍子立起来,但看到不少同学,一是拍子不立,二是身体动作过大,封完一个球,身子冲了出去,再到另一边就赶不上了。
总的说来,网前是个精细的活儿,发力要小,甚至在适当的时候选择不发力,真难为了那些让力大如牛,有力没处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