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竞技 |
分类: 好文欣赏 |
“我的教练说过一句话,技术就是用来解决问题的,所以,好的运动员必然是技术全面的运动员,而且是有一定天赋的运动员。但是当你的天赋已经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技术就不再是衡量的标准啦。
这句话我当时不太理解,后来看葛菲和高凌打球,终于理解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
葛菲毫无疑问是羽毛球双打项目中少见的天才,她的肌肉类型,身体条件,思维方式都相当符合羽毛球这项运动,尤其是双打运动,这个详细以后再说。这个系列说的是当代的,就是指这两个奥运周期的女双。
葛菲的特点就是嗅觉敏锐,反应敏捷,小力量极好,所以她不用那么多技术手段去解决问题,直接抢点向下形成压迫,从而占据主动。但这并不是说她的技术不全面,因为对于她,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技术手段去解决问题了,所以你自然也看不到那么多花样了。
而高凌显然不是这样的人才。她在身体上讲,没有那种反应速度,肌肉类型也不是很占优势,而且身体条件也不是特别突出,手臂不长,肩肘关节的力量不突出,腰板松而且也不是特别灵活,髂部的运动机能也不是特别好,但就是这样的条件,却造就了2000年以后双打成绩最突出的一个女选手,原因就是她很本分老实,踏踏实实地练技术,打基本功,同时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好的运动家风范,所以成就了这位出色的女双球员。
现在说说她的优势与缺憾。
高凌的优势就是扎实又合理,她的球很扎实,从网前的搓放挑勾拨推,到防守中的挑拨挡抽,以及后场的拉吊杀,都掌握得比较规范,加上她的对技术的运用合理,因此对于业余球员而言,高凌的球是具有相当示范意义的:你可以没有专业的天赋与身体,但是你要打好羽毛球,就要有合理的思路与技术,那么你想学双打么,请看高凌同学的球,可以学到不少东西。当然,男子化的平抽快挡就不提倡看她的了,原因呢下面会说。
高凌的球合理,来自她对自己的理解与对场上情况的把握,高凌在对网前明显弱于自己的对手时,她的网前会处理得很快快具有威胁性,但如果对方的网前可以吃得住劲的时候,她则会比较稳当地起球,形成打攻防的实力战,因为她知道自己的防守顶得住。
她的进攻性不强,但绝对不是说她的进攻你可以忽略,她可以用技术过渡解决你送过来的难题,然后把这个问题再送回去给你,等你一旦出机会了,她就会运用自己全面的技术手段进一步地施压。高凌的球不脆,但是比较绵密,她的锋芒不明显,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应付,就会在最后一刻被她刺到。
在她高峰期的03-05年,她的网前是稳中再凶的。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苏杯混双的半决赛和决赛,她一度在网前被对方抢住了,但是她能顶,同时利用自己一方男队员大力杀的优势,对对方回过来的质量不高的球,不求一拍打死,而是以轻搓软放甚至是拦吊的方式,继续给对方施加压力,从而进一步扩大优势。蜘蛛捕食一般的稳妥,但很有效率。
至于防守,这是高凌最值得一提的技术特点,这也是符合她的自身条件的,她手臂不算长,适合双打在小空间快频抡臂的要求,同时,她接杀球的时候,人球关系保持得很好,防重球的能力显得很好,特别能顶。
发球也是她的一个特长环节,她的发球质量高,动作隐蔽性强,其实说起来,她发球的位置有离身体太近,持拍手的肘部也有竖得太高,有一些偷长球有过手的嫌疑,但总的而言,效果是相当出色的,
就是她的缺憾与不足。
高凌最大的问题就是攻击性不够强,一个是网前看护的面积与范围不够大。前者说过很多,不想再多说。她是一个稳健的选手。防守很好,失误很少,几乎不出大错误,但是她也没有一击致命,一拍形成优势的能力。这是离不开她的天赋条件的。的确是因为整个肌肉类型,整个神经类型,不是那种富有弹性,反应敏捷的类型,所以再有要求就显得残酷了。
后者是因为与她的步伐有关,她的步伐如果光看上下步,还没有大问题,但是看左右两侧的移动,就显得不够坚决,一步出去后,蹬踏起来就显得慢,05年是她网前横向移动最快的一年了,但是她也只能顾及网前一米线内的范围,过了这个范围,她的后撤就比较犹豫。还是一个根本原因,步伐上不够快。
羽毛球这项运动就是这样的,一山更有一山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没有葛菲,其实高凌前面还有吉永雅,罗景民,还有林瑛,甚至还有农群华这样的双打高手在,所以,高凌很杰出,但绝对不是一个开创时代的人物,她有她的价值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