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生活记录活力成双 |
分类: 羽球心路 |
先发一张,也是今天照的唯一一张相片,记录一下今天比赛的场景。
打了一天的“活力成双”,说真的,不累,只是现在身体比累还难受,全身发热,喉咙干哑,都是那些什么惹的祸。哈哈
“活力成双”,这创意挺好的,混双嘛,不是一双双怎打?可是否充满活力?我就不敢苟同。像我们人到中年,体力、精力都不能和前些年比,平时玩玩可以,但要参加高强度高水平的竞技比赛,确实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决心。从头到尾,我都只有一个真正的对手,那就是自己。
这次比赛好玩,第一好玩是,报名的时候,每对选手拿到的编号就是随机的,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赛程表,只知道对手的编号,而完全不知道对手是谁;第二好玩是,就打一局21分每球得分,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事实上确实如此,高手们提早相遇,水平稍高的被稍低的打败,屡见不鲜。
而我和何阳,老实说,运气不错,用一句广东话来形容,就是“行运行到脚趾公”(“行运”,走运的意思;“脚趾公”,即脚拇指),同区的对手稍弱,但考虑到我们上半区有好几对不好打,所以选择作为区第二名出线,到下半区混混。
尽管选择了一条相对平坦的路,但能否一路前行,还得脚踏实地,一场场地打,来不得半点马虎,毕竟到了淘汰阶段,一输就玩完了,所以,何阳一直提醒我,即使面对看似比我们弱的对手,一定不能手软,否则阴沟翻船的就是我们。比如在争进前16时,我们和冉维/张健加打了一轮,刚开始险象叠生,冉维擅长的斜线、轻吊,张健的网前滚网,屡屡得分,而我们有点打乱了,换场前落后三四分,之后,我们重新把节奏掌握回到自己手中,追平,超前,换场,一气呵成……何阳比赛经验丰富,所以我们能化险为夷,而其他人呢?看了几场应该势均力敌的比赛,但场面上却不很精彩,呈现一边倒,比如小滨/李瑞胜体大有专业背景的一对,就是因为输的一方给打懵了,不知道该怎么打,比分一下子拉开了,在21分每球得分的比赛,如果比分拉开了,挽回的机会就很小了。
何阳一早就说,我们要打下半区,进决赛应该没有问题,但我还是半信半疑,不是不相信自己的实力,而是看到满场高手在撕杀,我们碰不到吗?他说,没我们事。半决赛和小滨和李瑞打,而这对,是他觉得这些对手里最难对付的。毕竟他和小滨经常打,互相的球路比较了解。这场唯一的悬念在于何阳没和李瑞打过。
说实话,这场球,四个人里就只有何阳发挥相对正常,在换场后,我有几个正手封网失误后我的手就有点紧(脑子紧就不说了),有球来我就本能地挡过去,已经不求角度不求手感了。小滨和李瑞有几次反攻的机会,他们曾在8:11;14:17两次连追三分追平过,但打到关键分,他们却相继出现紧张、手软的情况,发球下网,接发下网,界外球判断失误,就这样一分分地把我们送进了决赛。他们还年轻,有非常大的潜力。
在比赛前有些人曾预言我们能打进决赛,但我还是想都不敢想,尤其是这些天,没有手感,小腿肌肉不知何时拉伤了,腰酸得使不上力,但不管怎样,既然选择站在了赛场上,就得尽力去打。当紧紧地绑上护腰后,比赛的感觉就开始找到了。
没有留下什么纪念,连奖杯也给何阳拿走了,无所谓了,本来不就是想去玩一玩嘛
夜深了,外面竟然下起雨来,还不小呢,雨点都飞进了阳台,也好,既清洁空气,又清新头脑。
前一篇:妈妈的电话
后一篇:赛间花絮1——最郁闷的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