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羽球心路 |
这次在广州碰到高山,他把坐在身边的一位身材娇小的女孩介绍给我认识,《羽毛球》杂志的记者小张。我们寒暄了几句。
第二天,annie又把小张领到我跟前。原来她想做一段简单的采访。
从这次比赛的组织谈到未来比赛的建议,从当前的广州谈到千里以外的北京城、和她的啤酒故乡——青岛,小张同学还认真地在本子上做了一些记录。
老实说,我以前很少和羽毛球的“官方人士”打交道。中羽俱乐部的荣誉会员步枪是之前认识的为数不多的“官方人士”之一,在2003年汤尤杯期间在广州见过一两面,不很熟,以至于我来北京之后一直没有和他联系过。等过了一年多,人家领导反而打了电话过来,问候北京的生活过得怎样。
对领导如此“不敬”实在不该,但是又能怎样?我承认自己不会“捞”,只往普普通通的球友那边钻,因为从熟悉的球友那里自己能得到更多的交流,感觉也更舒坦些。和领导在一起,多少有点不自在。
当然,关键原因还是由于我对他们的工作以及对羽毛球的贡献没有太多的认识。
认识,需要从点点滴滴的交流中来。那天在广州,我看到了步枪领导那可爱的儿子上百张相片,也和小张同学谈到了这份工作的辛苦,或多或少感受到了他们对生活、工作的那份热爱。
今天在msn上和小张聊了会儿,后来又上她的blog看了看,在上面留言,一时粗心还闹了笑话。哈哈
是羽毛球让我和很多原先毫不相干的人联系在了一起。我的羽球新朋友,请给我一点时间,给我一点机会,让我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认识羽毛球,认识如你们这样的为了中国羽毛球发展不遗余力的“官方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