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勤能补拙 |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首先,今天是教师节,其次,今天,锐羽俱乐部将举行一个成立宣布仪式,然后聚餐,除了有锐羽俱乐部的球友,还有远道而来的兄弟俱乐部——青岛网际飞羽联合会的朋友,国家二队女单的两位运动员也前来助兴表演。
尽管节目安排得很丰富,但训练依然铁打不动,照常进行。
尽管节目安排得很丰富,但训练依然铁打不动,照常进行。
第一项练习仍是全场四点步伐,25个点/三组。看来步伐依然是训练的重点,练了足足四十分钟,大家在场上跑得还挺乐。
现把所听到的教练指出的问题记录在案:
我——教练建议我在向头顶区转胯后,把原来并两步,甚至并三步,简化成垫一步,即右脚往后的同时,左脚向后小垫一步,等右脚着地时,人已经“滑”出去一段距离,然后右脚蹬起转身挥拍回中。按教练的说法,其实两步就到底线了,确实大大节省了脚留在地上的时间。我做了一次,教练说我不要向上垫,而是要向后垫。再做第二次,好多了,两步基本能到底线附近。从教练示范中,感觉他动作的要领在于连接每个步伐之间的那个垫步,两脚分得很开,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估计这样有助于降低重心,快速启动。至于向后能垫得多远,恐怕要与腿部的力量有关,教练做得那么轻松,而我们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摸到底线的边。
风铃——教练指出她向后时身子没侧身。看她做了几次,确实如此,即使向后那两步侧身了,但到挥拍那下,身子已是正正的了。估计又是一个多年遗留下来的“顽疾”。其实我也常常会这样,球慢的时候,把肩往后一拉(象拉弓射箭那样),就把人侧过来了,但当球一快,就什么都顾不上,身子站得正正地把球回过去了。建议风mm照一个大镜子(当然我也要找),看看究竟身子侧着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把这个感觉找到,固定下来,让自己以后一打后场球,就能马上侧过身来。
小雨——教练指出她垫步那下两脚分地不够开,她改正后感觉步子一下子顺了,高兴得不得了。但到后来练时,我发现她两脚距离仅比肩稍宽,还是不够啊。
第二个练习是双打逆时针进攻的轮转。后场的一人在正手后场杀一拍,中场杀一拍,到正受前场放一个网前球,然后移到反手接一个网前球。原来前场的人用余光观察搭档的站位,随其杀上网而逐渐往后退,等搭档到了前场,做球迫使对方再起球时,她就能在后场继续进攻。这个练习很过瘾,打的人过瘾,看得人也跃跃欲试,但有多少人能理解这个练习的意义呢?
其实,双打它不是打两个人的个人能力,而是需要两个人保持拍与拍之间连接的紧密、快速。因为对面是两个人,一两拍是很难打死的,所以只有靠我们这边一拍接一拍进攻,迫使她们的回球一球不如一球,最后才能“置之于死地”。
我觉得,作为大多业余爱好者,可能对两个人在场上的这种衔接作用认识还不是很强,普遍还停留在自己能打什么球而不是想着这个球之后自己能做什么,你的搭档能做什么。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双打时后面的那个人一直在后面杀不死、吊不死,最后自己活活被拖垮,而前面的人在干着急,爱莫能助。
所以,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可以在以后的双打中想一想,如何有效地利用两个人的力量攻击对方。另外,实战中要注意及时补位,一个人上去,另一个人要下来,一个人向左,另一个人就要稍向右靠,否则,既会出现空档,又会造成在制造了机会球后,由于赶不到位置而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接下来,国家二队的两位女单队员为我们打了一场精彩的单打表演赛,感觉到她们在场上很踏实、充满节奏感地跑动和击球,演绎着一个个单打的攻防套路,打得很章法,这才叫有板有眼。不象我们,那慌慌张张地打完一个球后就到处乱跑。
之后,两位男会员挑战我们国手,虽然整体实力稍差,但来回拍数也很多,其中,外国友人阿拉丁还把刚练的正手杀上网用上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引来满场观众的掌声。
我在下面看得摩拳擦掌,在阿吉和狮子的怂恿下,把教练拖下水打个混双。因为是表演赛,比赛结果就忽略不计了。我仅谈谈自己在场上的感觉。
第一,压力。其实,在场下和在场上练球时我都蛮有信心的,因为打混双,我只管我的网前球就可以了,另外,我也考虑到她们也不会真打,所以不存在压力的问题。
第二,稳定性。我觉得我在业余里已算比较稳定的一个,常会看到对手会莫名其妙地下网出界。不过,在遇到更强的对手时,自己也变成了一个“不会打球”的人,可见,不失误是相对而言的,不失误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昨天的一局里,十个到我手上的球大概有六、七个,甚至七、八个失误吧,为什么?一是要求太高或想法太多;二是脚步不到位,国手的球速比平时的快,所以总差一点才够得到球;三是加力太多,教练在打的时候已经提醒我不要加力,档过去就行了,不过,打起来后好象就控制不住了。
第三,球路。专业和业余的球路有点不同。按我的经验,譬如我方一起球,或者对手有些球被动,我就往对角走,但是专业选手似乎不太常打斜线网前,她们有这个能力打我们比较空的直线网前,或拉起大斜线的对角后场。
第四,技术。国手尽管是练单打的,但和我们打是卓卓有余的,所以昨天她们也是故意给了一些球给我打。看上去似乎难度不是很大,但感觉她们出手动作细腻,或过网即坠,或给的位置让我不好发力,这时候,我们业余判断慢、出手慢的差距暴露无遗。
之后,两位男会员挑战我们国手,虽然整体实力稍差,但来回拍数也很多,其中,外国友人阿拉丁还把刚练的正手杀上网用上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引来满场观众的掌声。
我在下面看得摩拳擦掌,在阿吉和狮子的怂恿下,把教练拖下水打个混双。因为是表演赛,比赛结果就忽略不计了。我仅谈谈自己在场上的感觉。
第一,压力。其实,在场下和在场上练球时我都蛮有信心的,因为打混双,我只管我的网前球就可以了,另外,我也考虑到她们也不会真打,所以不存在压力的问题。
第二,稳定性。我觉得我在业余里已算比较稳定的一个,常会看到对手会莫名其妙地下网出界。不过,在遇到更强的对手时,自己也变成了一个“不会打球”的人,可见,不失误是相对而言的,不失误是完全不可能的。在昨天的一局里,十个到我手上的球大概有六、七个,甚至七、八个失误吧,为什么?一是要求太高或想法太多;二是脚步不到位,国手的球速比平时的快,所以总差一点才够得到球;三是加力太多,教练在打的时候已经提醒我不要加力,档过去就行了,不过,打起来后好象就控制不住了。
第三,球路。专业和业余的球路有点不同。按我的经验,譬如我方一起球,或者对手有些球被动,我就往对角走,但是专业选手似乎不太常打斜线网前,她们有这个能力打我们比较空的直线网前,或拉起大斜线的对角后场。
第四,技术。国手尽管是练单打的,但和我们打是卓卓有余的,所以昨天她们也是故意给了一些球给我打。看上去似乎难度不是很大,但感觉她们出手动作细腻,或过网即坠,或给的位置让我不好发力,这时候,我们业余判断慢、出手慢的差距暴露无遗。
第五,比赛气质。这样气质通常表现为场上是不畏强手,敢打敢拼,遇强愈勇。前一对男双里的阿拉丁就是具有这种气质的人。我们业余选手一般会有这种感觉,就是当面对比自己弱的对手时,打得会很从容,可以说随心所欲,但一旦对面是比自己强的,就会表现得不够自信,比较拘束。比赛气质可能与每个人的性格有关,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表现欲望都会强一点,所以天生具有较好的比赛气质,比如林丹。不管外向如何,内向如何,既然这是内在的较难改变的,我们就只有在个人能力上进行提高,所谓技高人胆大,球技提高了,自信心爆棚了,到时候who怕who?
看了专业选手的表演,不少人在后面的活动中都发现找到了一些感觉。其实,这种感觉是对的。在现场观摩专业选手或高水平业余选手的比赛,看的人会或多或少地模仿到一些动作,比如某个动作很帅,你就会记忆犹新,但能否吸纳为自己的东西,就需要看你有没有兴趣,反复地有针对性地练习。
这次怎么写那么长?自己都有点烦了。
好了,写到饭饭了。非常荣幸迎来了狮子的青岛徒弟们,个个生生猛猛,象青岛活蹦乱跳的龙虾,呵呵。不过,除了有鲜活的龙虾,席间冷不防还神秘地冒出来个“十八号”,看来他们的典故一大萝,听得我一头雾水。早听说,山东人喝酒象喝水一样,但昨晚大卫老大似乎遭受胖门之流围攻而几近倒下,确实强差人意,拥有主场之利确实很不同。号称“弥勒佛”的小新同学好像也有几丝醉意,临别之际握着我的手,一再要求我把他写进训练日记里,可惜这篇只是随笔,所以我就不浪费笔墨,一笔带过了。哈哈哈
(全文完)
后一篇:胆小如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