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天才困惑 |
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夜晚,趁着兴致,写一点自己打球以来的心得。
自己的球究竟达到一个什么层次,朋友评价各异,有的以我为榜样,有的觉得我除了趴在前面还尚可,其它一无是处。我自己认为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不过,我觉得一个普通球友说的比较中听,他说我的球虽然不是很标准很好看,但比较实用。我看过一些比赛照片,我的苍蝇式握拍简直惨不忍睹,尽管已经很注意,但一打起来就不记得了。不过,你别管,我在网前依然能拍下去。
我觉得,业余的球,一是比身体素质,二是看谁更先捕捉到对方的球路。前者,比的是硬件,后者,比的是软件,看谁的脑子更灵活。
千万不要说我“贼”,谁叫我硬件不足呢,所以我只能耍点小聪明罗~~
身体素质在单打比较管用,而抓球路则在双打中更加重要。
我举个双打抓球路的例子吧——接发推反手后场球。为什么要挑反手后场球呢,因为反手后场是所有业余的一个“死穴”。
假如接发球质量比较到位,到位的意思是球比较平、速度比较快,直奔对方的反手后场区,对手回击的球路有以下几种可能:
1、直线网前。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你站在左半区接发球。因为你推的是斜线,路线长,如果你推的球推到对手近身,而他有可能看到你没跟上来,那么他就可以顺势推一个距离最短的直线网前。
2、直线后场。接上一种情形,如果你的球推得比较靠边靠后,而迫使对手用反手打,那么他有可能会借力回直线后场。但这种情况,即使是男生,他的球也比较难回的比较到位,通常靠中场居多,这时,应把球留给后面及时跟上的搭档,强攻杀死。
3、斜线网前。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你在右半区接发球。这时,你离对手反手后场是直线距离,线路短,如果一推到底,除非他/她的力量比较强,能用反拍回到你的后场去(我说过了,这种球你不用管,留给你的搭档),那么她70%的可能会用反拍回斜线网前。原因是,给他做反应的时间不足,他的手还发不全力,所以本能地会回斜线。其实,大家平时可以留意一下,这种斜线球,并不局限于业余选手,也不局限于现在讲的这个球路。可以说,这个斜线可以是很多人的“救命稻草”,在被动的时候的本能反应。
以上的这些球路是基于已方的接发比较好,造成对手相对被动的情况。你主动,才能抓得住对方的球路。
假如你的接发质量不好,比如球往上走,球速慢,推不到底线,这时,就根本谈不上抓球路了,主动权都给了对方,还抓什么?
诚然,既然注意到反手后场是每个业余选手的弱点,那么,就要努力提高自己接发球的成效。你的站位,你的击球点,你的击球时机等都是直接影响因素。
1、站位:有些球友接发时站得较靠后,我很怀疑他是否能推出很好的球来。一米的距离,你接得球来时,球已经落到网下,这时几乎不能推出球来,只能挑球了。那么,可能大家有所顾虑,怕站得太前,万一对手发后场球怎么办?其实,我并没有说要站得太前,应根据你自己的习惯,以自己接发球能回60%,70%比例这种球的距离为宜,只要你在接发时重心不要乱动,看对方发出的球再动,那么,即使发的是后场,也是可以用腰腹的力量接到这个球的。
2、击球点:紧承上一条,如果站位后,击球点必然抢不到最高点。对方发来的球,即使再平,也是具有一定弧度的。在这个弧度上,我们的击球点尽量地取上,如果取不到最高,取次高也行,总之,能在网上击出去的球就能比较平。
3、击球时机:从理论上讲,第一时间把球击出去,取得的时间优势就会越明显。但是,也有例外。有个别高手,她能打一个时间差,即,让球先落下一段,对手误以为她要挑球而把重心移离了反手区,于是就在这一刻,她把小臂往外一拐,球就直奔反手后场了。这种利用对手重心移动的时间差,常常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当然,我自己并不太主张想练接发球的球友在练球时搞太多小花样,直接了当的球,起码不会把自己骗到。
以上是我对接发推反手后场的一些经验。当然,假如我站在对面,我是不会束手就擒的。既然能想到别人会死盯反手,那么就会根据对手接发球的情况作出适当的应对。系铃人,也应该是解铃人,是吧?
究竟如何应对,我在此就卖个关子,待以后分解。
总之,羽毛球最有趣的地方是把控制和反控制玩好。
前一篇:阿加西遗憾谢幕
后一篇:许飞,“你不一定会失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