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紫苏梅朵
紫苏梅朵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926
  • 关注人气:1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才也困惑.后场头顶球的领悟

(2006-07-10 21:55:51)
分类: 天才困惑
我说过,我的后场球是一个正在克服中的难点,而后场头顶球更是难中之难。
 
女生的后场反手区普遍是个弱点,我也不例外。以前一有高球打到我反手区,我的习惯是直接把腰向左一扭,用手够着去打,有些球速慢的球打得还可以,快了就够不着。有一次,教练告诉我,要转胯侧身,迅速转成正手去打这种球,一来这时可以打很多点,而以前不转身,只能回直线球,打完重心还在后面,不利于回位,二是减少了腰受伤的机会。她所说的道理我是理解的,但这个转身动作究竟如何去做,还不得要领。
 
直到03年SARS期间广州羽协组织比赛,自己不知天高地厚地跑去打单打,可惜运气不是很好,小组一出线就碰到一个体校练着的小女孩(广州羽协规定12岁以下的体校小孩可以打业余赛),止步于八强。后来我坐在场边看她们半决赛,一个是赢我的对手,另一个MM姓赖。或许北京的球友会认识她,她在人大读书时是一代“风云人物”。她当时好像刚毕业分配到广州,还听说那是她很久没打球后的首次复出。因为我当时对她情况一无所知,但看她能满场地和小妹妹周旋,心里对她就只有崇拜了。看赖MM打球可以用赏心悦目来形容,她跑动自如流畅,动作舒展,球非常到位。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她打头顶球时移动转体的动作,简直“帅”呆了。她的这个“标志性”动作至今还留在我脑海里,成为我模仿的对象。
 
动作有了雏形,但如何打出实质性的球?有一次去辛老师那里打球,他让我一定要把力量发出来,一定要提高“对抗性”,平时要多和力量大的男生对练。后来,到了北京,这里的球风天生就具有“力量性”,于是我也有所受益,打头顶球的能力有所加强。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突然间对头顶吊直线网前有了一点领悟,偶尔球还吊得挺尖。正手网前其实是容易被忽视,很难打的一个点,偶尔被吊一个,人根本上不去。武汉的吴锦文曾说,郭老师是他所见业余里打这个点打得最好的。高手中的高手,我又有了新的模仿对象。
 
不过,相比大师姐、李瑞的头顶球,我自知还差好远。她们的侧身总是很快,从不偷懒用反手打,而且击球点掌握得很好,回球的速度根本不逊色于正手球。这是我这一段时期头顶球努力的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