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旧的一年悄然离去,2024年已经到来。回眸已经走完的2023年,确确实实不平凡。这一年,我们平稳度过疫情后的第一年,我们迎来了十四届人大胜利召开。这一年,我们以矫健脚步、劲健之笔,寻找红色传承,书写红色故事、缅怀红色的纪念地;这一年,我们以理性之光、哲人之镜,聚焦青山绿水,定格山乡巨变,颂扬丰饶美丽的绿色湖湘;这一年,我们以时代之约,探微之见,寻访村头巷尾之民间地气,叙述多元融合的湖湘社区风貌。这一年我们湖湘文化版和广大网友一起书写湖湘,记录山乡,用大爱传递着正能量!回眸2023年,我们的总结是:围绕一条主线,发挥两方面积极性,取得四个方面成绩。
一、紧紧围绕湖湘文化这一主线发帖发声,讲好湖南的故事、讴歌湖南的变化、颂扬湖南人的精神面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
2023年,我们版务会就试图用网络这个新传媒诠释湖湘文化,宣传湖湘文化,传承湖湘文化。我们认为: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心忧天下,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兼容并蓄,她起源于炎黄文化、先秦文化和楚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湖南各族人民长期积累的精神、社会意识、民俗、民风等的总和,特别在新的历史时期,她又赋予了特别是含义。在实践中,我们版务会在红网管理员的指导下,开辟了【寻景记】、【璀璨湖南】、【每日一图】、【潇湘人物】、【湖湘好网民】、【话社区】等等栏目,引导网友在和谐友好的氛围里,相互交流,探索探讨,传承发扬,身体力行。湖湘文化版全年发帖8266条,其中有71名作者的362条帖文点击量超过3万,精华帖5073条。其中620条推荐至红网时刻新闻,22条推送到学习强国平台。
二、紧密团结广大网友,发挥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好日常版面工作。
一是发挥广大网友的积极性。在湖湘文化版聚集着一批诗友、文友、摄友。他们中有司马康平、刘启炼OK、安福老人、水墨邵东、轮台吹角等网友,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质朴的语言,如歌的韵律赞颂当今的幸福生活,身边的感人事迹。他们几乎做到了每日有诗甚至一日数诗;lkwy网友诗、词、曲都运用娴熟,上半年就发180多帖,给我们带来一股古朴典雅的氛围。还有冰凌花OK、兵中大丫、梦越芳园、朱用休、长沙犟牛、益阳老宁者、刘太平、静思斋主、朱用休、邂逅415600、云外云、GB斋公散人等网友,许多是湖湘文化版的老文友和特约评论员,他们多年如一日地在版面耕耘,创作的作品角度新颖、文笔娴熟、语言精彩、图文并茂、质量上乘,经常被红网总固,被红网时刻转载。勤奋向上、游子吟1、骏马驰骋、程利群、益阳洪源、湘西摄哥、林维平等网友用相机和无人机拍摄城市的风光,动物植物的自然之趣,湖湘大地的四季之美,街头巷尾的民俗风情,城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精品迭出,美轮美奂,令人惊叹。其中勤奋向上和益阳洪源分别有50、27条帖文点击量超3万。还有在《每日一图@湖南》后面,有着庞大的摄影协会和影友们的大力支撑、供稿。他们是:株洲市摄影家协会、怀化市摄影家协会、渌口区摄影家协会、芦淞区摄影家协会、长沙市摄影家协会山舞创作组和杨勇、咏洲、赵劲、邓国强、邓焱萍、滕树明、稀里马哈、王德璠、彭定湘、文禹、文可、周中朝、黄一骏、田文国、李小平、张昌六、滕明松、彭福林、段云、谢文喜、刘精前、郭艳丽、陈有源、梁逸生、杨翠辉、陈楠、阿文(戴银燕)、吴勇淮、颜桃苟、刘崇云、罗顺友、伍朝军、周菊、陈自德、曾石祥、周建鑫、刘国忠、邓曙岗、赵雄、陈乐如、李锡鹏、刘小美、吕其明、杨海波、唐健辉、王长冶、梁建力、喻名才、王界明、陆显中、李宏松、孟企平、张萍、王学汉、何攸平、夏正湘、肖文范、黄祖康、罗青、曾令辉、易跃跃、梁国柱、谭文明、汪凯、刘嫦娥、马春华、徐秀香、庄天羽、程利群、曾启武、王新照、欧阳晓嵘、杨水音、
杨志光、蒋新建、胡百闻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周桂成、罗荣华、何日强、苗乡男人(舒大军)、杨家深的许多作品还登上了红网时刻的版面。就是这些新老朋友们像星星一样,镶嵌在湖湘文化版的空间,使版块栏目耳目一新,文化品味不断提升,推荐指标不断刷新,让版面有温度、有情谊、有故事,深受广大网友的欢喜和赞誉。
二是发挥版主团队的积极性。在红网党委领导下,红网论坛管理员贺姜华精心策划和指导,他组织的红网《摄影人心中的光影世界》创作分享座谈会解锁摄影新思维,点击量达28574外,重要的是又一次启发和更新了大家思想。首版廓斐团结带领其他版主把版务管理得有条不紊。廓斐还是一位专业勤奋的摄影师,她主持【每日一图@湖南】坚持把镜头聚焦湖湘大地,已推出1503期,每天花费巨大精力与网友联系,寻图,选图,修图,发图,“把湖南秀了几千次”。十年来她每年都要深入瑶山苗寨,用镜头见证千年瑶寨的变化。她的“劳动路东”专辑也已经成为红网的知名图片专题,她个人的帖子有27条点击量超过3万,名列第二。在首版的带领下,其他几位版主也各司其责,相互配合,是勤勤恳恳的园丁。老马识途123版主工作勤奋、主动,他主持《七嘴八舌话社区》专栏活动,宣传潇湘大地各个社区的人文风貌、美丽风景线和尊老爱幼、扶弱帮困、助学助民等先进事迹、先进典型,从细微深处看湖湘,已在本版与艺文萃里发帖近300多篇,见证了小巷村落里的湖湘精神;绿荷田田是一位颇有才华的高中语文老师,她对家乡有着特殊的情怀,发《山村初夏》《五一龙锁河大桥落成》《桐子花开》等帖文歌颂了家乡山村的巨大变化,点击率达三万多次,她发的旅游帖也是点击量高的火帖。她始终坚持用心与网友交流,用情与文字对话。看帖评论不打折扣,不敷衍了事,不使用快捷键,让每一位网友的每一篇帖子都能留下她发自内心的感受,受到广大网友的喜爱;吴大哥0先后七次与湘潭、娄底、衡阳和双峰的网友去乡村采风交流,领略湖南乡村的雄姿伟貌,用详实的文字和图片记录了湖南美丽乡村的变化;蒋版担任版主时间虽不长,但早就是津市老干网宣团负责人,2023年他带领协会的几位会员在湖南红网发帖共2008篇,获精华1244个。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核心团队,我们才能和全体网友一起经营好我们的版面,使其走在文化板块前列。
三、回望2023年的工作,取得了四大成绩。
1、传承红色基因,使湖湘文化版保持红网主色调。湖南是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罗荣桓、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人才辈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这里的每一个市县都有着宝贵的纪念地,丰厚的红色资源,难忘的红色故事。我们的保留栏目“寻景记”“潇湘人物”“红视频”引导大家追寻先烈足迹,寻访红色故事,凭吊革命先烈,挖掘红色资源。共收到诗歌、散文、图片、视频、感想、体会、见闻等作品500多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如:长沙犟牛《“理论界的鲁迅”当代哲学大师李达》《九牧世家出俊杰
湖南临澧林伯渠》《从长沙县金井郑家大屋走出的巾帼英雄刘英》;红军长征过芙蓉的《粟裕76岁生日,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生日》《湖南麻阳孤胆英雄陈启瑶》,蓝山老三《寻访红军足迹——写在纪念红军长征在蓝山八十七周年》,刘太平《叱咤风云,出生入死,义无反顾的黄克诚大将》吴大哥0《锦秀花园新庄美,红军虎将故里新》《水口是个好地方!》,这些帖文点击量都上万,成为红网火帖。在刘太平网友《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积极发展旅游经济》中,正如桃源县龙塘湾村村支书谢仁所说的:“我们要将革命烈士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也要让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村民的腰包更鼓,笑容更加灿烂”。“红色旅游资源也是金山银山。”
2、记录乡村巨变,探寻绿水青山,书写湖湘的美丽。今天的湖湘大地,风光明媚、云蒸霞蔚、朝气蓬勃、阳光普照。这里有清新沁肺的风、甘甜纯净的水,百鸟争鸣的林、硕果累累的园。全省上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湖湘大地美景无处不有,靓丽无处不在。牛眼看麻阳网友《我镜头中的麻阳山水》《麻阳苗乡柑橘红》《千亩桃花始盛开,人面桃花相映红》全景介绍了麻阳的乡山水。他的作品很多被时刻新闻采用,有8篇帖文点击量超3万。廓斐《又回千年勉瑶古寨桐冲口》点击量252800。蓝山老三不仅是候鸟的守护者,还将蓝山瑶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汇编成18集视频《瑶家磨刀郎》,给我们留下全新的视觉享受。益阳老宁者全年发帖300多条,其中《看!种粮大户施肥,在特别大的田园里面,撒呀撒呀撒...》点击量近5万。吴大哥0《好看好玩好拍照,九峰山“天空之镜”快来pick一下》点击率达75600。五岳松《神鼎山莊琴韵畅》《花香十里醉游人
——临湘第四届油菜花节采风纪实》。冰凌花OK《游览秀美胭脂湖
途经知青农舍家》点击量2.9万。在这里已成为我们折射璨璨湖南的平台:我们反映湖湘儿女的只争朝夕,展现百姓的梦想和希望,留下甜甜的乡情和乡愁,描绘绿水青山的画卷。
3、挖掘社区文化,弘扬社区亮点,组织开辟【七嘴八舌话社区】新栏目。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是居民群众的主心骨,是为百姓服务的最前沿,是联系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是全社会和谐的基础。社区居民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版从细微深处着眼,推出《七嘴八舌话社区》栏目。意在宣传潇湘大地各个社区的人文风貌、感人故事,尊老爱幼、扶弱帮困、助学助民的先进事迹、先进典型,为社区的发展变化鼓与呼、献计策、拿主意、做贡献。该栏目从六月开始,现仍在继续在开办中,湖湘文化版和艺文萃共收到五十多名网友近三百篇征文。从不同角度,不同视点反映了社区的发展与变化。如:15111022595网友向活动发帖110多篇,反映了长沙各社区工作者从幼儿教育,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无偿献血、垃圾分类、爱心义卖、零点义查、青春自护、立德树人等等多维角度的生动事迹,有效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了邻里之间的感情,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让居民真正融入并找到“家”的感觉,共融共治共建美好家园。廓版将相机对准基层,用了24集帖文的图片关注身旁的平常事,被网友们誉为直面市井生活,最接地气的好帖。梦越芳园网友的《公益进小区,物业在行动》《群众大舞台走进洋湖》和刘太平网友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汝城沙洲村》《湖南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原始古老的村落》等帖文反映生活在新时代的湖湘公民,家庭生活幸福、美好、阳光!充分证明社区文化与湖湘文化紧密相连,并升华了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在《长沙劝耕》中写的“千金难买是乡邻,恩意相欢即至亲。年若少时宜敬老,家才足后合怜贫。”那种纯朴的邻里情感。
4、《每日一图》展现湖湘美景,“摄影天地”见证三湘巨变。《每日一图@湖南》由湖湘文化论坛版务发起,首版廓斐主编,各级摄影家协会团体与摄影家供稿,红网论坛全程支持,立体化展示湖南发展变化,快速传播发生在湖南人身边精彩瞬间的著名栏目。“摄影天地”是湖湘文化版保留的最为活跃,每日发帖人数最多,游览点击量最大的栏目,在当前相机、手机全民皆可摄影的时代,为大家提供了大展身手的平台。
在佤族“摸你黑”现场,我和相机全是泥。(梁荆洪
拍摄)
如老摄影家眼镜大伯所拍摄的《杂交水稻50年的回望,老照片见证袁隆平“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湖南有多美?看“南大门”郴州的日异月更》等六集摄影作品点击量均在10万以上,被誉为”艺术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有灵魂的作品”,是创作者用光影,用情怀去聚焦社会,聚焦人民的摄影大片。梁荆洪的《玩摄影得多拼?在佤族“摸你黑”现场,我和相机全是泥
》给了我们以震撼,说明图片质量要上去,创作者要下去,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如杨勇拍摄的(见1431期)“都厐山上一溜云,云层脚下万顷田,好鸟难飞桃川洞,桃川洞内四季香”。桃川洞四周群山环抱,山青水秀,良田万顷,是又一片世外桃源,鱼米之乡。(见1425期)永州市回龙圩柑橘之乡的农民趣味运动会;航拍永州市江永县的瑶族古都千家峒(见1424期);好山好水出好米,在“香米之乡”江永看香米丰收(见1394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云游江永铜山岭人间仙境;江永勾蓝瑶寨沿袭千年的“洗泥节”(见1320期);都是摄影作品的重头戏。从空中地面多角度拍摄江永,为网友展现四周群山环抱,山青水秀,良田万顷,又一片世外桃源,鱼米之乡的风景。
再有株洲市摄影家协会拍摄的徜徉在流连忘返的渌口古镇(见1430期)蒋版拍摄的常德港津市港区散货物流集散中心码头掠影,刘小美拍摄的村民自导自演的庆中秋“村晚”在湖南湘江新区白箬铺镇龙唐村村委会激情上演(见1405期)。黄一骏拍摄的被誉为“南方的呼伦贝尔”山青岭绿风光如画的南山国家公园(见1419期),赵凯拍摄的渠江源茶山云遮雾罩,香溢满园,怀化市摄影家协会拍摄的国庆节麻阳云果园装满中国红(见1409期)我的村庄:走进沅陵东大门看“金山绿水”(见1470期);还有芦淞区艺术摄影协会
刘精前、 郭艳丽、陈有源、
徐秀香拍摄的“芦淞工匠”杯乡村振兴白关丝瓜产业工人技能竞赛反映了农村产业新技能的扩大与传播;这一系列的摄影作品从多视点看湖南的村晚、港口、果园、茶山、公园的美,展示三湘四水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如果还要罗列,恐怕得需要再写几张纸才行。总之,在当今快节奏的信息社会里,图片和视频更加能够直观、如实地反映现实,网友爱拍,群众爱看。我们的“每日一图”和“摄影天地”就可以集社会之能量,全景式地反映湖湘的精神和面貌。(上面括号内均为《每日一图》的期数)
以上回顾,作为总结,不甚全面,挂一漏万,定有遗漏,还望谅解。与兄弟版面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决心上下一心、精诚团结、携手共进、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