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体育全运会北京女队周碧华 |
分类: 乱弹天下 |
谁让体育变味了?
北京女队抱成团让对手独自进攻
其实裁判并没有吹终止哨
有人上前与队员交流
不知教练说了什么,队员哭了起来
退场时大哭的北京队员
昨天,世界体育史上最丑陋最无耻的一幕出现在中国第十二届全运会上:在七人制女子橄榄球决赛中,北京女队在与山东女队较量落后15分后突然选择消极比赛,她们抱成团站在场地上,任凭山东女队独自“进攻”,比赛结果最终定格为0:71。
真是旷世奇闻啦!就算裁判判罚不准,如果北京队真以为自己是冠军的材料,那就该打出自己的威风来,而不是采取这种消极比赛的方式。这种行为,不仅严重地侮辱了对手,也侮辱了现场观众。就连江苏外教亚当都看不下去了,他批评北京女队违背体育道德,结果引起北京队的外教不满,双方立即引发骂战,还险些发生打架事件。
一场体育赛事,就这样变得臭不可闻了。究竟是谁让体育变了味?
表面上看,是北京女队的教练。本来队员们还是想继续比赛的,但这位教练命令球员终止比赛,从退场时队员们大哭的情形来看,队员们是受尽了委屈的,一个球员,拼自己的青春,为的是在关键比赛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可是,只因教练一句话,她们的比赛权利便被剥夺了。请问教练,你只有技术指导权,谁赋予了你罢赛权?球员不是你的私有工具,她们有自己的权益,她们代表北京人民,受北京人民的委托来参与比赛,你一句话便把全北京人民都给出卖了。从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到伦敦奥运会陈一冰丢金、郭爽被误判,判罚的争议性始终存在着。虽然一些判罚可能改变一场比赛的走势,甚至是一名运动员的命运,但应该在完成比赛后,通过正常途径提出申诉,如果没有了对规则的敬畏,一觉得委屈便退出比赛,那么体育竞技的权威性与合法性何在?
实际上,锦标主义才是让中国体育变味的根本原因。全运会比赛前,参加亚锦赛的中国男篮一败涂地,据传有的国手所在的省队领导打招呼要他们避免受伤,保存实力,以便全力打好本省比赛。这真是咄咄怪事,省级荣誉竟高于国家荣誉?大赛前,各省为实力使出种种手段,如山东男篮以230万元力邀中国男篮中锋张兆旭加盟,这意味着在全运会的赛场上,张兆旭每上场一分钟至少能赚到5750块钱。中国篮坛的全运专业户巴特尔,几乎是打一届,换一个地方,江苏名将韩硕的无厘头转会以及女篮一姐苗立杰“不给东家打全运,就进不了国家队”,赛场内出现假打、假摔、不公平竞争和兴奋剂丑闻,历届全运会都有上演,让人不得不对全运会的宗旨产生了彻底的怀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明确规定:“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虽然国家体育总局一直强调全民体育,但是国家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工作业绩评价体系仍以竞技成绩作为主要考核标准,如果这一评价体系不做出科学调整,那么,体育便会突破道德的底线,甚至法律的底线。
眼下的官场小说实在太滥,其实许多作者并不了解官场,只是胡编乱造,尽量耸人听闻。真正的官场,也是职场,拼搏其中的人也是有智慧的人,也是有着七情六欲和酸甜苦辣的人,特别是女性,她们承受着在强势男人和自己配偶之间周旋的双重压力,我力求写出她们的真实精神世界,包括性心理。敬请阅读我的长篇小说《特别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