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北京精神酒吧评论红歌周碧华文化 |
分类: 乱弹天下 |
唱红歌就是北京精神?
据媒体报道,昨天,北京什刹海商会向商户发出倡议,将组织酒吧歌手歌唱和创作爱国歌曲,以行动践行“北京精神”。
还别说,现在许多城市都提出了自己的“精神”,有“精神”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时尚。提到北京,我倒犯愁了,估计不仅仅是我,就连北京本土人,能告诉我究竟什么是“北京精神”么?新中国建都北京后,北京人拥有了无比的优越感,在优越感下,反倒会失去自己的城市个性,全国的优质公共资源,大都集中在北京,使用与消耗优质公共资源成为当然,在这种情态下,北京甚至不需要什么精神了。
昨天,北京什刹海商会向商户发出倡议,将组织酒吧歌手歌唱和创作爱国歌曲,以行动践行“北京精神”,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爱国和革命性便是北京精神。而酒吧文化是一种舶来品,无论与何与革命性和红歌是难以融合的,试想一下酒吧歌手在激越甚至疯狂的节奏中演唱红歌,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味道?如果酒吧演唱了爱国歌曲便是北京精神的体现,那还不如禁止建立酒吧只办老茶馆还“革命”得彻底些。
因此,我私下琢磨,北京方面对什么是“北京精神”还是很模糊的,或者说有些左右为难。不提革命性吧,身为首都,又似乎说不过去;如果强调革命性吧,又似乎与大开放的背景有些不协调。真正把唱红歌当做了城市精神的,是重庆,而非北京。
碧华认为,“北京精神”应更多地体现“包容”与“责任”,北京身为首都,成为全世界旅游者的向往之地,成为中国青年“北漂”拼搏之所,外来人口已远远超过北京老城人口,各色人等,各种文化,各种思潮在此融合、碰撞,北京人没有包容天下的胸怀的话,必生活得纠结与烦闷,只有包容天下,才能海纳百川,集中最优秀的人群,汇聚最优秀的科研成果,北京才会永远朝气蓬勃。而正因为是中国首都,北京人的精神就是中国人的面孔,如果商家不讲商德,普通市民不讲文明,则不仅仅关系到一座城市的形象,更关系到一个大国形象,有了做北京人更自豪、为国家争光添彩的心理,并付诸于工作与日常生活中,才是首都人民应有的精神风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