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不为大

标签:
道德经终不为大以德报怨 |
分类: 我看世界、每日一图 |
终不为大
--南平市老子研究会讲课
心理咨询师
2024年1月16日
昨天晚上,南平市市民讲坛在滨江路电大五楼,举办《道德经》第63章:终不为大,的讲课课程。主讲老师杨天笑。本次课程是南平市老年(互联网)大学,南平市社区大学,南平市老子研究会联合举办,课程由赖启星会长主持。
课程开始,杨老师让大家进行了一次放松体验。然后开始分享《道德经》第63章的精神:《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全文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然后分组继续再一次分享,包括自我介绍,年龄介绍,职业介绍,体验分享(对一句话)。我分享了以德报怨,过去讲是以德报德,有怨报怨。以后,提升为以德报怨。再以后儒家思想认为,如果以德报怨,那就是别人对你好,坏都是一样,应该是以直报怨,就是公平正直。昨天认为,圣人是以德报怨,是人类最高境界(佛的境界),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当然,需要自己去化解冤恨,因为冤恨是自我伤害。当然,自我真正强大了,别人就无法伤害我们,哪里来的冤呢?
说到“报怨以德”也就是以德报怨一个意思,我们都知道结怨容易解怨难。憨山大师解释,世俗之人无论贵贱,事最大而难解者,怨也,然怨之始也,偶因一言之失,一事之差。遂相构结,以至杀身灭名,亡国败家之祸,甚至有积怨甚深,父子子孙,累世相报而未已者。此举世古今之恒情也岂非其事极大且多哉,惟圣人则不然,大师说结怨可能是因为一句话失言,或者是一个小事情,逐渐会发展成杀身之祸亡国败家,甚至子子孙孙冤冤相报,无有了结,众生之间的怨结,特别是人类人记仇记性好,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解怨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有很多人修道学着学着就附体了,这就是冤家来了,冤家来报仇,报仇的事情,做鬼都不放过你,这个话是真的不是说假话。所以这里说报怨以德,意思是说怨要解都不容易,更不要说以德来报之。作为解脱道的修行人,我们要学习,人无我空性的智慧这个时候对待怨恨通常观天常,观天我,用缘起性空的智慧,来对待怨恨,这种心态已经趋入圣者的心态了,知道怨恨必须彻底根除,通常就会以德报怨,善待怨敌,以此来对治心中的怨恨, 接受故意地以德报怨,对治自己心中的怨恨,当然了还要通过,观修无我化解心中的怨恨,还要修安忍波罗蜜,修解脱道的人也要修安忍哪,还要感恩对方成就了我的安忍,发了菩提心的菩萨行是菩萨道,他们对待众生从心上来说,肯定是以德报怨了,从言行上来说,有可能示现以德报怨,也有可能示现以直报怨,甚至有可能示现以怨报怨,菩萨有大智慧大慈悲,他们的言行是随机应变的,凡夫不能够妄测圣意,不能够随意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