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心的老人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23年12月22日
老z是一个刚刚过60岁的老人,她来自乡镇,在家人陪同下来心理咨询。她过去不知道还有心理咨询这个事情。
她说最近一段时间,感到头胀,心慌,气急,恶心,常常尿意,手脚发软,去医院检查也是没有什么大毛病。去年,她在医院住院进行了全面检查,说是发现腔梗,没有感到不舒服,医生要求吃药就吃吧。以后就慢慢出现,入睡困难,体重下降,没有胃口等情况,人感到消瘦很快,就感到紧张起来,不知道得了什么大病。一个月前,说是得了白内障,其实不严重,去医院做了手术,但是不成功,更加看不清了,心情有点郁闷。家里情况还好,老伴对自己不错,唯一让她操心的是,一个儿子今年39岁了,其实条件也是不错,还是政府工作人员,工作也是勤奋,就是没有恋爱结婚。心理非常着急,但是他稳如泰山,不知道怎么弄。一想起来这样的事,心理特别堵,没有办法说。看到别人有儿子,有孙子,羡慕。
根据她的情况,我提出一些建议,一是初步评估,属于老年心理问题,还是无法诊断疾病,主要还是身体健康问题,子女婚恋问题,形成的心理压力。毕竟现实压力,超过承受能力,就出现心理反应。其他老年人遇到这样问题,也是如此。二是心理应对,老年人健康是根本,老年人三怕,怕贫,怕病,怕孤独。有时候,老年人得好几种慢性病,有时候,治疗不能立竿见影,需要慢慢调理。1、高度重视,特别是对自己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2、定期体检,每年一次健康体检,条件好的,可以增加。3、养生之道,健康重在养生,疾病重在预防,如均衡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情愉快,定期体检。4、科学治疗,对疾病需要科学治疗,不信巫,不信邪。儿子婚恋问题,儿女自有儿女福,莫为儿女做牛马,比较超然,适当关注就可以了。尽人性,听天命。(过去案例整理。)(点评:可怜中国父母心,基本上都是为子女操心,以后是为健康操心。自我去哪里了,生活自理在哪里。社会需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包括心理健康。其实,就是聊聊天,说说话,解解烦。上世纪80年代,我去过一次天主教教堂,大家在周末带米,带菜来教堂,大家非常默契搞卫生,洗菜,做饭。最重要的是,他们相互沟通,快乐聊天,说说烦恼,解解苦闷,牧师是一个医院院长,他主要帮助那些更困难的。下午就是念《圣经》一段,唱圣歌。更像是心理咨询。在西方,教堂的牧师,往往都是心理咨询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