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的心理学意义
(2023-09-17 11:07:41)
标签:
痛苦心理学吴剑 |
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
痛苦的心理学意义
心理咨询师
2022年12月25日发表在某刊物
痛苦是一种令人生厌的心理体验,从发生学角度看,生命总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出现了心理问题,如受虐狂。但是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看,痛苦心理体验有保存生命的意义,快乐心理体验有发展生命的意义。因为痛苦是一种危险警示信号,提醒生命遇到危险了。如果一个人没有痛觉,那是极其危险的。台湾有一个人天生没有痛觉,结果一条腿烧没了,他还不知道。所以,服刑人员在监狱这样环境中产生的痛苦是正常的,是一种社会惩罚,有助于反省、思考、改造、成长。而且往往痛苦的程度,与觉悟的程度有关,所谓痛定思痛,痛改前非。
从生命的适应角度看,人对痛苦无法适应,对快乐是可以适应的,这同样具有心理学意义。所谓痛苦无法适应,就是同样水平的痛苦刺激,每次的心理体验是一样强烈的,如果体验程度下降,那生命就危险了。而快乐是可以适应的,就是说每次想得到同样水平的快乐,需要不断加大刺激力度,直到快乐到死。这就是吸毒为什么会产生成瘾性、依赖性。服刑人员如果为了避免下一次产生同样的痛苦,那就需要好好改造,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
痛是身体方面的,苦是灵魂层次的。苦其实往往能够震撼人的灵魂,所以灵魂极苦可以导致抑郁症,甚至自杀,来获得解脱。但是因为苦,为了实现灵魂的救赎,就要通过学习、思考、行动、劳动,来得到人生的真正觉悟,走上新生的道路。而且心理学认为,大约70%的人,可以实现挫折后成长,这样的痛苦才有意义,而不是白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