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中的道德问题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20年4月7日
道德是每个人都可以说说,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的词语。心理咨询在中国的兴起,也面临职业道德问题,还有治疗伦理学,还有在治疗中的道德管理。我们现在的心理咨询道德问题,大多数是围绕从业人员的道德操守,就是伦理学展开的。如隐私权保护,保密及保密例外等,工具性道德。在来访者的道德问题上,心理咨询师很少去探讨。
一是痛苦来自道德。人类最高的快乐是道德快乐,就是利他主义。人类最大的痛苦是道德痛苦,是一种自我惩罚。如果说,法律是人类的外在约束,那道德就是内在约束。所谓道德痛苦,就是自己伤害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的痛苦。一个女生,童年受到持续性侵,长大以后,她得了抑郁症,很多次自杀未遂。实际上,她无法接受自己受到性侵以后的自我,认为自我是肮脏的,淫荡的,耻辱的。她厌恶自己,乃至于需要把自己消灭。她说她经历了道德的摧残,人格的践踏。使用抗抑郁药物,自杀观念基本上消除,但是道德痛苦,需要持续心理治疗。上一次,她说自己差不多过了道德门槛,因为她认为,那不是自己的错。也许她身体不完整,但是灵魂是纯洁的。
二是道德系统重建。一个人从出生时候的动物,成为合格的公民的过程,叫社会化。如果一个人成长成为歪瓜裂枣,需要重新做人,那是再社会化。一个人的道德系统,是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环境的影响,塑造,内化,形成是非曲直的观念。如果一个人因为一个生活事件,出现了心理危机,道德危机,如婚外情。心理咨询就面临道德系统重建的任务,所谓重建,就是建立一个与行为不冲突,较和谐的新道德体系。常常心理咨询师可能做的一个工作,往往是摧毁过去的道德观念,塑造一个新的道德理念。如婚外情是一种社会常态,是一种生理需求,是一种偶发事件,是一种潜意识的觉醒。一定意义上说,心理咨询师做的一个不道德事情,但是挽救了来访者的生命,我人类最高道德。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跟一个性工作者大谈道德,无疑是一种谋杀行为。毕竟,每个人的道德年龄不同,匹配,和谐就是健康的。
三是道德与不道德。道德是一个人的是非曲直黑白对错的判断标准。一方面每个人的道德年龄是不同的,另一方面道德水平也是动态,变化的。所谓道德年龄,就是道德水平,受到环境影响是不同的,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否则就形成五十步笑百步的结果,把钱贪污给单位人花,还是给家人花,哪一个更道德呢?哪一个更不道德呢?道德最低标准就是不伤害别人,道德最高标准就是利他主义,不求回报的帮助行为。从一定意义上说,中间部分都是道德的。所以,在一个心理咨询师的眼睛里,都是道德的,也就是可以接受,可以宽容的行为,想法。这样一种态度,往往能够极大缓解来访者的道德痛苦。也要求心理咨询师有更大的道德包容性,大肚能容,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同时,道德的动态性,说明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道德层次,也是可以重塑的。一次经历意外性侵的女性,可能产生道德痛苦,如果重新进行道德解释,她的灵魂还是纯洁的,如《茶花女》。所谓动态,就是新的道德判断的建立。其实来访者相信了心理咨询师的解释,她就释怀了。由心理咨询师的宽容,成为来访者的自我宽容。
四是道德与性行为。我们说,来访者的痛苦往往来自道德痛苦。来访者的隐私,绝大多数与性有关。现实临床心理学中,确实也是来访者的道德痛苦,往往与性相关。可以说,人类的道德,开始就是围绕性而建设的,性道德是人类道德的基础,关于这个问题,我过去博文有描述。精神分析中的心理冲突,就是本我,超我之间的冲突。是人的动物性,社会性的冲突,是人的神性,兽性的冲突。之所以造成千姿百态的心理障碍,实际上与性的私密性有关,好说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不好说的问题,往往被压抑,被扭曲。性是如此敏感,如此重要,如此快乐,如此隐私,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呢?何况我们现代中国人,处在性放纵与性禁锢的十字路口,所以极容易出问题。如果一个心理咨询师,不能在心理咨询中,把性的问题挖掘出来,不能把性与道德问题和谐起来,可以说,没有触及中国人的心理核心。现代中国人的心理,相当于欧洲弗洛伊德时代。无法超越,只能面对,也许再过20年,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