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援助中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20年3月27日
昨天,参加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的心理健康培训,樊富珉老师讲课,积极心态应对疫情。樊老师在清华大学教授,在中国最早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专家。在2003年的时候,南昌大学举办第一期江西省心理咨询师考前培训,我们一起共课,她讲课一天,是团体心理辅导,我讲课一天,是神经症的心理治疗。她昨天讲课中,提出5种帮助。
一、自助。人出现心理问题,其实是常态的。按照临床心理咨询的规律性,90%的人首先是自助,求人不如求己。9%求助社会支持,1%求助心理咨询师。即使得了心理疾病,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努力,心理咨询师只是给一种有效的方法,求助者的自助对效果影响是70%,心理咨询师是30%。所以,人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出现的心理问题,还是靠自己去化解。而且,绝大多数在疫情期间出现的应激反应,通过心理复原力基本上可以缓解,甚至还可以得到挫折后成长。
二、他助。有时候自身资源不足,有时候问题比较严重,还是需要积极求助,得到他人帮助。这个不能讳疾忌医,适当求助,不是坏事情,更不是软弱,缺德的行为。如果问题很严重了,仍然不求助,本身就是说明问题极其严峻了,连求助的能力都没有了。他人帮助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信息的,健康的等。我们社会正能量多,有很多志愿者,助人为乐,值得点赞。
三、互助。互助形式,在社会一直以不同形式存在,如工会互助金。在心理咨询师的督导中,也是有一种形式,就同辈督导,或者是伙伴督导。过去美国有一种患者中心疗法,实际上这种心理治疗方法的出发点很简单,在美国心理咨询很贵,穷人无法享受,只能是贫困的心理障碍患者,帮助贫困的心理障碍患者。我过去在南平市成立的森田疗法发现会,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患者自助群体。国内也是有这样的微信群,如强迫症微信群,抑郁症微信群。同病相怜,容易信任。自我康复,经验分享。当然
,这种互助,需要专家指导,需要避免负能量的传播。
四、专助。我理解樊老师的意思,就是专家帮助。如果心理问题严重,并且影响工作,学习,生活严重,自己解决效果不好,还是需要求助专业人员。我前一段时间,在知乎网络上回答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判断心理咨询是否专业。大约从几个方面判断:学历情况,职称情况,阅历情况,经验情况,性格情况,匹配情况等。随着中国心理卫生事业的发展,专业人员越来越多,越来越专业。
五、助他。樊老师这句话有意思,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为什么需要助他呢?其实,帮助别人是最好的自我成长,自我帮助,自我发展。一个人越是努力消除烦恼,痛苦,郁闷,恐惧这些消极情绪,有时候发现越是被消极情绪拽着,动弹不得。其实消除烦恼的最好方法,是努力去做快乐,意义的事情,帮助别人就是这样的事情。1、可以自己把握,2、可以转移注意,3、可以得到快乐,4、可以减轻关注,5、可以自我价值,樊老师说的积极心理学,这就是真谛。
在樊老师五助的基础上,我再发挥发挥。
一、动助。运动疗法,有助于缓解消极情绪,释放心理压力,接触大自然,体验更多快乐。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武汉市方舱医院,医务人员与患者一起跳舞,就是很好的运动。
二、静助。人需要动静结合,放松训练,瑜伽,静坐,呼吸训练,冥想等,可以降低焦虑,缓解抑郁,体验快乐。
三、食助。就是中医说的食疗,所谓药补不如食补。
四、药助。如果消极情绪严重,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抗抑郁药物,也是可以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