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财免灾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20年2月25日
有一天,许国城主任在一起讨论什么是破财免灾,或者破财消灾。这是一个传统文化的概念,也是一个心理学现象。如财富意外损失,破财免灾是一种心理安慰。如投资公益性事业,捐款等,是花钱消灾。一种是消极方法,事后行为,一种是积极作为,事前行为。
一、破了财,不免灾。破财免灾,一定意义上是好事情。问题的,有的人财破了,灾没免。就是破了财以后,灾难还是一个接一个出现。可能是破的财不够,甚至这笔钱根本就不应该拿。如果一个人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是不能破财免灾的。当然,一种意义上说,说明这个人风险管控还是不到位,止损工作没有到位,灾难还是祸不单行。遇到灾难,没有好好去思考内因,而是一味说是外因。
二、破大财,免小灾。那么,到底破多少财富,才能免多少灾难呢?这句话如果不好理解,那就换一种说法,就是一个人到底多少财富是合适的。《道德经》认为,德不配位,必有祸殃。
就是说,一个人的财富水平,跟他的道德修行有关,超过一个人的道德修行的财富,都是不义之财,那就可能带来祸殃,破财免灾,就是一种重要选择。一个人没有道德修行,那就不配获得财富。更谈不上,是不义之财了。一个人的财富水平,是跟他的道德修行水平是匹配的。如果一个人想富裕,最好先去做德行的事情。这样的修德,是真心实意的,不是做样子的。真心实意做好事,才能积德,而且是阴德。如果是虚情假意做好事,无法积德,也带来灾难。
三、破小财,免大灾。一个人赚钱了,富裕了,需要衣锦还乡,需要捐资助学。实际上,这个人有先见之明。一方面免了大灾,另一方面继续积德,是为了继续赚钱。其实,做积德行善的好事情,既树立了个人形象,企业品牌,也增加了大量人脉,信任关系。也是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智慧。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一个人的德行,不仅需要看他赚钱的方法,更需要看他花钱的方法。有的人吃喝嫖赌抽,那财富不应该属于他。有的人捐款,扶老,助幼,帮残,做社会公益性事业,那财富是越来越多。
四、不破财,不免灾。当然,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积德行善的方法很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是一种不需要破财的致富方法。其实,我们现代社会,给做好人好事的方法很多,如志愿者。上午我去一个朋友公司喝茶,他说,国家准备对志愿者实行奖励,如果一个人确实做了很多志愿者的好事情,并且有国家认定的记录积累,以后孩子上大学,就可以加分。我非常支持,当然目前不可能。但是,如果一个孩子,在平时确实做了好人好事,做了一个志愿者,我想这个孩子的心理健康,朋友不少,性格很好,正能量多,对孩子一生也是巨大的财富,是金钱无法比的。
我过去做的《孩子财商第一课》,就是健康,积极的财富观很重要,我们需要做金钱的主人,不是金钱的奴隶。让财富为人生成长服务,为回报社会服务,那财富就自然来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