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与抑郁

标签:
感恩抑郁大学生心理健康 |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感恩与抑郁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9年3月8日
抑郁是衡量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lepine认为,抑郁将成为加重疾病负担和引起死亡的首要因素,这个观念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可。抑郁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社会发展,10年中国大学生抑郁情绪分析,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的发生率比较高,并且不断上升。
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感恩研究方兴未艾,感恩是个体在认识到施恩者所给予自己的恩惠或者帮助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感激并且力图有所回报的情感特质,是一种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积极人格特质。感恩是人类最重要的美德之一,作为一种积极情感特质,一种正性人格特质,感恩与心理健康,幸福感关系密切,对它们有良好预测。根据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感恩作为积极情绪有助于个体拓展认知图式,增强活动的灵活性,建构个人的心理和社会资源,消除由负面情绪带来的消极影响,可以解释感恩对抑郁,焦虑的抑制机制。感恩应对理论认为,在面临风险情景时,相对于感恩水平低的个体,水平高的个体会采用更多的积极应对评价和策略,更少消极逃避的不良反应。
工具使用,青少年感恩量表ags,包括对自然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自然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社会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社会恩惠的感知和体验,对他人恩惠的表达和回报,对他人恩惠的感知和体验。自评抑郁量表sds,
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感恩得分比较高,说明现在大学生的感恩水平比较高,同时,大学生抑郁得分比较高,大学生抑郁发生率高,普遍存在。
大学生的感恩有一定稳定性,可塑性,发展性,对感恩的界定,感恩是一种认知或者回应恩惠的概括化倾向,一种情感特质,作为一种具有社会道德意义的情感特质,感恩分特质感恩(持久性情感),状态感恩(即时性情绪),特质感恩有比较强的稳定性,一致性,状态感恩有比较大的情境性,变异性,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大学生的抑郁症状,具有一定跨时间的稳定性,在短时间内变化幅度小。抑郁症状的相对稳定性是学术界共识,抑郁问题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感恩与抑郁症状关系密切,存在相互预测,一定的因果关系。感恩对抑郁症状有负向预测,抑郁对感恩有负向预测。Emmons把感恩作为情绪和精神功能健康的表现,认为具有感恩特质的个体能够预防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特质感恩是促进个体健康发展作用最大的人格特质之一。临床心理学认为,通过干预增加个体状态感恩水平,可以有效减少精神病症状,增进健康。高感恩倾向个体对生活抱有积极的希望,产生的抑郁,焦虑情绪少。个体感恩程度能够预测抑郁等心理健康状况。感恩能够影响抑郁症状,能够预测抑郁症状。
Nolen抑郁反应风格理论,个体在应对负性情绪时,沉思作为一种认知风险因素,导致注意窄化,人际交往兴趣下降,沉溺于负性思维循环,抑郁等负性情绪持续或者加剧,抑制了感恩等积极情绪的发生。广义紧张理论认为,个体的抑郁等负性情绪和症状会诱发个体偏差思维和退缩,逃避现实的消极行为,加剧负性体验,弱化积极情绪。抑郁对个体心理调适,社会适应,健康发展有阻碍作用。大学生抑郁程度重,感恩水平就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