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与母亲性格

标签:
母亲情绪不稳定女童男童性格特征 |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儿童行为与母亲性格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12月18日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在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上都超过年龄段,社会道德所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儿童行为问题在高度城市化,经济发达地区检出率比较高。儿童行为问题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和社会发展,还导致反社会行为,违法犯罪及成年期以后的精神障碍。4-6岁儿童处在行为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生理,心理没有成熟稳定,容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儿童生长发育的第一场所,母亲是子女的第一个老师,母亲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潜在因素。
工具使用,儿童行为量表cbcl,艾萨克人格问卷epq,
深圳市4-6岁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是8%,比其他地方低。可能是我国儿童保健及学前教育的发展,建立儿童指导中心和家长学校,家长科学教育意识提高,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母亲受教育程度高,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性因素,受教育程度高,科学教育儿童的意识强,能够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子女,以自由,民主的方式进行相处,重视儿童内心感受和体验,重视儿童生理,心理需要的满足,对儿童的各种信号能够及时,恰当的回应,对儿童各种行为问题,及时疏导。
男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高于女童,可能与儿童生理特点,个性特点,家庭教育有关。内分泌和大脑发育的先天差异,导致男女儿童心理和行为的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差异更加明显。大脑发育,女童更早,女童具有比较高的情绪表达能力,交往水平,能够更好面对外界各种刺激。个体早期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儿童在获得性别认同后,心理行为开始逐渐向自己的性别角色靠拢,并且认识一些与性别有关的行为表现形式,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的对象的行为表达,形成与性别有关的行为。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男童更多使用生硬的语言和动作面对冲突,女童更多使用语言委婉的表达冲突。男童常常比女童更加活泼,好动,违纪,攻击性,敌意性行为更加明显。父母对不同性别子女有不同的教养方式和期望,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儿童行为,情绪不同的发展。
母亲人格中情绪的稳定性与儿童行为发展有关,说明母亲情绪稳定,子女行为问题检出率就低,母亲情绪不稳定,子女行为问题检出率就高。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行为发展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行为结果,获得信息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模式,是以观察学习新行为。强调儿童周围的榜样行为是早期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环境是儿童早期生活学习的主要环境,家庭中主要抚养人是儿童早期行为发展主要的模仿对象,主要抚养人的行为是其人格特征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中国社会,母亲常常是子女的主要抚养人,母亲情绪不稳定常常表现忧心焦虑,情绪反应强烈,甚至发生冲动,不理智的行为,这些不稳定的情绪在子女相处中极容易使儿童产生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缓解,导致行为偏离的发生,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儿童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母亲情绪失调是影响儿童行为健康发展并且出现行为问题的重要因素,儿童对母亲不稳定的行为和情绪进行模仿,就成为敏感,易怒,容易冲动。
学龄前儿童行为发展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人格特征有关,母亲作为儿童早期主要的抚养人,应该提高科学的育儿意识,多发挥人格特征中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促进儿童行为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