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童年心理创伤影响的思考

(2018-11-15 16:34:46)
标签:

神经通路

生活事件

童年创伤

情绪按钮

精神分析

分类: 人生随想、人生疗法
童年心理创伤影响的思考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11月15日
      我们在临床心理咨询中,常常发现,来访者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影响很大。如果心理咨询师比较深入的了解,分析来访者的话,往往都是能够发现这个情况。关于童年心理创伤对一个人的影响,精神分析非常重视,家庭排列也是重视,戴提尼说的心理印痕也有描述。我过去也是有文章分析,特别是关于神经通路的理论我感到不错。
      朋友又一次说到童年心理创伤,我想起来,上个月台湾一个医生在我们医院讲课,主题是过敏原。我有启发,人第一次接触过敏原,不会产生身心反应,而是产生对该过敏原的抗体。再一次接触这个过敏原,身体上的抗体与这个过敏原产生强烈的反应,才是过敏反应,甚至疾病。这个原理与童年心理创伤差不多。
     人的一生是多灾多难,磕磕碰碰,完全是正常的。不过,一些称为心理创伤的事件,在童年几乎是一张白纸的大脑上,形成一个创伤痕迹。所谓创伤痕迹,就是大脑神经细胞的突触,经过这样的刺激,形成了与痛苦相联系的神经通路。儿童年龄越小,大脑痕迹就越深。创伤刺激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痛苦程度,与这个神经通路的发达程度有关。也与心理创伤刺激以后,温暖,爱心安抚有关,实际上就是痛苦神经通路形成以后,如果快乐的神经通路随之起作用,创伤痕迹也就不深。所以,打孩子是可以的,打完以后的说道理,心安抚很重要。所以,真正的心理创伤,是伤害以后的冷漠,及持续性的伤害。同时,在安全教育中,适当的体罚也是必要的,主动建立与安全危险有关的痛苦神经通路,能够保证孩子安全。所以,痛苦的神经通路,不见得完全是坏事情,也是可以利用的。
     但是,我们临床心理咨询发现,来访者的心理创伤往往与童年生活事件有关。往往大多数心理障碍是青少年,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精神分析认为,童年心理创伤后,往往痛苦压抑到潜意识中。其实,不是到了什么潜意识中,而是一个人的意识能够记忆的部分,是5岁以后的生活事件。3-5岁前的生活事件,心理创伤,来访者忘记了。到了青春期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生活事件,就触碰了情绪按钮,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反应。
     3-5岁前的生活事件,就成为造成情绪按钮的过程。既是因为头脑是一张白纸,容易形成消极情绪的神经通路。所以,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三岁前的温暖亲子关系,对一个人特别重要。至少是5岁前。5岁到青春期的孩子,之间大约8-10年的时间,心理创伤就不能形成消极情绪的神经通路吗?当然可以,不过比较困难。因为大脑发育90%已经完成,需要更强烈,更持续的消极生活事件,才能形成比较强的消极情绪神经通路。就是说,年龄越大,形成消极情绪的神经通路越困难。
    人到青春期以后,为什么往往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与人进入第二次快速成长有关。身体,大脑都是不稳定时期,人也是青春躁动时期,各种各样的身体心理生活事件,大大超过青春期前。如果一些生活事件,与童年心理创伤比较类似,匹配。就触碰了消极情绪按钮,启动消极情绪神经通路,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反应。这样就能够解释,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一些生活事件,不会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反应,另外一些生活事件反应很强烈。
    消极的神经通路,与公路差不多,实际上就是神经递质的通道,使用多,就发达。其实,积极的神经通路也是这样的。如果不使用,这样的神经通路,慢慢就消退,只是消退的速度有快有慢。甚至有的消极神经通路,一辈子就是存在,如同身体疤痕一样,成为永久性记忆。另外,按照心理学原理,痛苦的神经通路消退比较慢,建立比较快,快乐的神经通路不是这样的。为什么这样,因为痛苦的记忆,具有生命保护的意义。就如同我们的感觉器官一样,快感容易适应,随着时间推移,需要增强刺激,才能达到同样快乐的效果,性生活,吸毒大约如此。痛觉是无法适应的,其他感觉都是可以适应。
    童年时期的消极痛苦的神经通路形成以后,类似事件,类似情境,类似人物的出现,就相当于触碰了消极情绪按钮。实际上就激活了童年的消极痛苦神经通路。这些与过敏原和过敏反应差不多,那就是激活了抗体。就是这些抗体,这些神经通路在休眠状态。一旦相同,类似的刺激原出现就反应。相似性越高,激活越容易。就是按情绪按钮,按得准确吧。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一旦激活已经休眠的神经通路和情绪按钮,等于魔鬼离开了魔瓶,再难进去了。当然,童年时期有不同的消极刺激生活事件,所以有的人形成了大大小小,程度不同,敏感程度,大小不同的消极情绪按钮。
    能否消除童年形成的神经通路,消极情绪按钮呢?理论有可能,现实很困难。就象一棵树一样,小树苗的时候弯曲了,以后就这样了。记得,我过去心理咨询的有时候,遇到一个小时候各种严重心理创伤的,上海漂亮的女孩子,我本想写一篇小说,题目是《盆景》,就是这个意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