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丧亲儿童健在养育者教养方式心理健康哀伤表达 |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
丧亲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年10月23日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的,其中家庭是影响儿童最持久,最直接的环境,家庭环境的变化,如父母离异,亲人亡故,家庭冲突,移民等都对儿童发展产生严重影响,阻碍健康成长。
童年期的丧亲经历,会造成儿童一系列的生理,心理创伤。内分泌出现异常,亲人亡故导致儿童低学业成绩,延长哀伤障碍PTD,抑郁,PTSD,强迫症,焦虑,敌意,偏执,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等,是危险因素。丧亲儿童中经历了与亲人永久分离,不仅中断了依恋关系,影响健在养育者之间的亲子关系,导致儿童二次伤害。在建立新的依恋关系中,担心被健在人抛弃,产生焦虑。丧亲儿童的不良发展,更多的是健在者的因素,而不是丧亲本身。
健在养育者因素对丧亲儿童的心理影响。
性别。在依恋关系中,母亲是儿童最重要的依恋对象,对健康发展作用至关重要。丧亲儿童的入学率下降,如果健在养育者是母亲,儿童入学率,出勤率比较高,农村更明显。父亲死亡,母亲健在,对儿童影响比较小。母亲死亡,养育者是父亲,在农村影响明显,城市影响不明显。可能是原因,在农村父亲去世,往往导致家庭经济来源中断,农村儿童不得不去帮助母亲打工,导致学业中断。健在养育者的性别,对儿童生命质量影响。父或者母死亡,女孩子或者男孩子出现过早性行为,母亲缺位,丧亲儿童缺乏情感支持和引导,女孩子更容易性虐待,早期性行为,未婚先孕。母亲死亡,婴儿缺乏母乳喂养,容易生病,甚至影响死亡率。可能是因为父亲比较少参与儿童教养,父亲死亡对儿童生存影响比较小。母亲死亡,母亲是儿童最重要的喂养者,失去母亲意味着儿童基本营养不足,更容易感染和伤害。母亲死亡,父亲常常可能重新建立家庭,继母对儿童的教养投入水平低于亲生母亲。因此,丧失父亲,比丧失母亲会给儿童带来更大伤害。
哀伤处理。哀伤是丧亲家庭常见的情绪体验,大部分个体在亲人死亡的最初阶段都表现痛苦情绪,不断回忆。因为心理发展水平低,儿童对哀伤的表达,忍受能力非常有限,容易受到家庭成员的情绪感染。在丧亲家庭,养育者恰当的处理哀伤情绪,包括积极接受丧亲,适当情感表达,积极再解释,接受社会支持,都促进儿童哀伤表达。适当哀伤表达,使健在者对儿童不适应情感产生移情,安慰,得到更多社会支持。健在养育者对儿童情感认同,获得社会支持,提升其在儿童的积极情绪,促进亲子关系,降低儿童抑郁,创伤应激ptss,增强儿童适应功能。经历创伤的个体,获得社会支持多,体验的孤独感就少,表现良好的人际关系互动,更加积极的归因方式,缓解创伤的影响。健在养育者的不恰当的哀伤应对,包括否认,过分压抑,过分暴露哀伤,逃避生活压力,甚至传递自杀观念。阻碍儿童的情感交流,抑制儿童哀伤表达。沉浸在丧亲的不良情绪中,会降低养育功能,减少照顾儿童时间。健在养育者在亲子关系中表现不适应的悲伤,儿童皮质醇觉醒反应出现钝化CAR,皮质醇在每天早晨30分钟,达到最高点,能够对压力情境的适应性,能够为一天的活动提供能量供应,是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养育者心理健康水平。养育者心理健康水平低,阻碍丧亲儿童的发展,养育者的精神障碍,增加后代的自杀。丧亲后养育者的情绪与儿童基本上一致。研究显示,丧亲后健在养育者的轻微抑郁症状,为儿童提供了思念亡故亲人和表达哀伤的氛围,有助于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关系,促进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失去父亲,短时间,母亲适当的抑郁情绪能够促进亲子关系的沟通。丧失伴侣后,具有轻度的,中度的抑郁症状的母亲,对孩子的情绪变化更加敏感,采取更多温暖的教养方式,缓解儿童不适应的悲伤和抑郁症状。社会支持对健在的抑郁症和丧亲儿童的保护作用,健在的养育者的抑郁症状可以促进公共机构对他的关注,援助,不仅缓解养育者抑郁,提高了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亲子关系。父母亡故,破坏了家庭已经形成的依恋关系,使丧亲儿童关于亲密关系的心理表达受到威胁。依恋关系的破坏,导致丧亲儿童失去安全感,倾向认为健在养育者不会照顾自己,恐惧抛弃自己,产生焦虑情绪,影响与健在养育者形成安全型的依恋关系,甚至影响同伴关系,恋爱关系的建立。不安全感的情绪激发回忆死者,回避提示亲人已经死亡的线索,对事物失去兴趣,导致社会功能损失。高焦虑依恋的儿童产生高水平孤独感,丧亲儿童一年产生担心被抛弃的焦虑,6年以后容易对恋爱对象产生不确定感,反复担心是否忠诚。丧亲儿童的自我效能降低,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亲密关系,所以丧亲儿童开始早恋,甚至性行为。如果丧亲儿童与健在养育者建立安全型依恋,交往更容易,接受和给予别人帮助,有比较好的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好。丧亲儿童渴望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弥补破坏的亲子关系。帮助丧亲儿童与健在养育者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自我效能,同时可以降低对死者的过度思念,减少个体有关死者的闯入性回忆,缓解哀伤症状。健在养育者对丧亲儿童的温暖回应,鼓励表达,积极倾听,他们比较少有外化问题行为。
教养方式。健在养育者的不良教养方式阻碍儿童发展,积极教养方式是丧亲儿童最重要的原复力资源。温暖,积极的教养方式可以促进儿童在处理当前,以后的压力中获得积极应对技巧,不良教养方式使儿童在消极生活事件中体验更多消极情感和心理压力,长期应激状态。健在养育者的温暖(及时回应,理解儿童)和一致的教养方式,正向预测丧亲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失去伴侣,增加健在养育者的家庭责任和心理痛苦,降低对儿童的支持,减少与儿童相处时间和情感交流。经济压力也是他们积极教养方式减少的原因。家庭丧亲计划就是通过指导健在养育者学会对儿童表达积极情感和进行良好沟通,丧亲儿童更好表达哀伤情绪,减少不良行为。
失去亲人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丧亲家庭中,健在养育者是母亲,丧亲儿童的学业和健康影响小,健在养育者适当哀伤表达,良好心理健康水平,温暖,一致的教养方式,亲子之间的积极互动可以缓解丧亲儿童的伤害。养育者不适反应是儿童不良表现的催化剂,未来可以针对健在养育者因素对丧亲儿童进行干预和治疗,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