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员工美德与幸福感

(2018-09-30 12:01:04)
标签:

主观幸福感

美德

积极心理学

亲和力

生命力

杂谈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员工美德与幸福感

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8917

主观幸福感作为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反映指标,由情感和认知两个心理成分构成。如何使用品格优势来提升主观幸福感是研究热点。品格优势是通过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表现出来的积极品质。品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品格优势对个体身心健康和幸福感有促进作用。不同品格优势组成美德,美德是获得幸福和促进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Peterson提出的6大美德,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超越。不符合中国文化背景,亲和力,生命力,意志力,三大美德更符合中国本土文化

工作投入是一种积极的,充实的,更持久,普遍的情感认知状态,是整合组织绩效,员工健康,实现组织有效性,员工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工作投入强调工作中的最优功能,与幸福感关系密切。工作投入是员工健康的表现,企业员工积极情感体验是工作投入不可缺少的部分。当然,bakker认为,工作投入是一种工作状态,主观幸福感是员工对生活的评价。工作投入可以正向预测主观幸福感。工作投入表现为员工的愉快情感,满意状态,高激活的状态。Hakanen提出溢出理论,认为工作投入有关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可以溢出到个人生活,有助于提升个体生活满意度。根据工作需要和资源拓展模型,任何工作的工作特征可以分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个体的工作投入与工作特征和工作资源有关,资源丰富的个体更可能带来能量,热情趋向工作。员工幸福感是构建和谐企业,幸福企业的基石,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工具使用,中文长处问卷cvq,包括亲和力,生命力,意志力。工作投入量表uwes,幸福感指数iwb

结果显示,企业员工的亲和力,生命力,意志力三大美德与工作投入,主观幸福感正相关。美德对工作投入,主观幸福感不同作用。亲和力,生命力对主观幸福感有正向预测,ryan认为,生命力也是活力,是指个体能够运用身体和心理的能量,展现富有生机的精神面貌而且行动有力,有活力的人更加身心健康。亲和力也是正向预测中国幸福感,可能与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集体主义幸福感有关。在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幸福(乐)常常从人际关系角度定义。如父母俱存,兄弟无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与家庭和周围环境中个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特别是构建美满幸福的家庭提升幸福感。亲和力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的积极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更加重视人与人的联系,与他人,集体融洽相处。其幸福感更强。

亲和力,生命力对工作投入有正向预测,美德是个体一系列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资源,比较高的美德的个体,使用这些资源来应对工作,提升工作投入和动机水平。工作要求和资源拓展模型,心理资本是人的积极心理状态,包括自信或者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坚忍,可以促进工作投入和提高工作绩效。柯江林增加中国文化背景的人际型心理资本,包括谦虚诚稳,包容宽恕,尊敬礼让,感恩奉献

意志力对主观幸福感,工作投入预测没有作用。研究显示,意志力更倾向于预测更少的危险行为,如意志力美德的青少年表现更少的病理性网络使用行为。价值实践分类,意志力是具有自我约束的优势,中国传统文化的慎独,与意志力类似,强调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个体应该自我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行为。高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者以理性或者长期利益为行为指导原则,比较少关注情感需求,常常抑制情感表达,或者他们的自我约束习惯迁延到不必要的情境中,对自我要求苛刻,导致情感体验贫乏或者情绪体验强度低。不管主观幸福感,还是工作投入,都包含情感成分,导致意志力不能预测主观幸福感和工作投入。高工作投入的人,更可能具有低神经质,高外倾性,高灵活性的特点,并不具有高谨慎性。工作投入在生命力,亲和力与中国幸福感之间起来中介效应,支持工作要求和资源拓展模型和溢出理论。就是生命力美德,亲和力美德明显的员工,在工作中倾向于体验到充满激情,生机,能量的状态,这种状态可以溢出到个人生活,有助于提升员工的主观幸福感。工作投入是整合组织绩效,员工健康,实现组织有效性和员工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为了促进员工工作投入,应不局限于改变工作本身的资源特征(要求,环境,绩效,反馈),还应该注意员工品格优势和美德的培养,特别是生命力,亲和力美德,有助于员工幸福感的提升,达到提升员工的工作投入度与企业达成共赢。

http://p1.so.qhmsg.com/bdr/_240_/t01cc6aea4751c92cc6.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