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专家可以使用客户满意度评价器吗?
吴剑
2018年6月1日
我们去银行等企业,政府等部门办事的时候,有时候习惯按客户满意度评价器,过去感觉很好奇,现在感觉很习惯。现在这样的评价器,在个别医院也开始使用了。病人在门诊看病以后,需要给看病的专家按评价器,我是一个医生,感觉很别扭。
当然,现在政府部门很重视各部门,各单位的满意度调查,设置邀请了第三方公司客观评价,一些地方还有医院满意度排名榜,如果排名靠后,还需要诫勉谈话。医院和医院领导也是越来越重视,模仿银行,医院门诊的客户满意度评价器就这样出现了。我个人感觉非常不合适,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一是买卖关系。医患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说实话,可能到现在还是没有弄清楚,关系不明不白的,大家都很焦虑。过去说是患者是上帝,以后说是亲人关系,设置有的人描述是情人关系,现在一些专家认为是朋友关系,10年前,医院商业化理念蓬勃发展的时候,认为是客户关系。就是病人花钱,买医院,医生的服务。既然是买卖关系,那就按照商业化的思路,价格高不高,服务好不好,花钱值不值,不好能退款等一系列问题。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纠纷产生,与这样的思路或多或少有一定关系。患者按照买卖关系处理医患关系,他认为医生理所当然应该听患者的,可以支配医生。医生认为,既然是商业关系,那就追求利益最大化。我们在医患纠纷中,越来越多闻到铜臭味道。客户满意度评价器,就是这样的怪胎。
二是医生尊严。虽然在中国古代,医生的地位很一般,但是,老百姓到关键时刻,往往还是需要去求医。求医问药,医生的地位慢慢高了起来。医生的地位高低,在中国也是波动的,与经济收入,与国家重视,与健康追求,与医院发展有关。当然,在西方的医生,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所以医患纠纷就少。当然,每个人都是有尊严,就是应该得到尊重。我这里说的是,医生的尊严,医生的地位,往往与医患关系的和谐,疾病治疗的效果,还是有关系的。古人认为,信则灵。老百姓求神拜佛,求医问药,也是信则灵。有时候,需要把专家一定程度的神化,往往对疾病治疗,康复,是有效果的,实际上就是心理暗示的作用,甚至是有治疗效果。换句话说,就是医患关系不能平等,至少是治疗关系上,需要医生高于患者,患者需要对专家一定的迷信。专家的心理暗示,权威效应,对患者的利益更好。如果,我们把医患关系绝对平等,甚至把医患关系的患者按照客户来对待,高于医生的地位,其实是对患者的根本利益不好。那说明,医院客户满意度评价器,对患者利益不利。
三是患者利益。是否需要对医院,对医生进行满意度调查呢?如何落实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呢?这对医院管理是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对医院非医疗岗位的满意度调查是可以的,如收费处。对一般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调查也是可以的,如对年轻医生的调查,毕竟他们的心理暗示,权威效应,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很小。对名医,专家,进行这样的调查,我认为是不合适的。在医院当场调查,也是不合适的,患者离开医院进行调查,比较合理。我必须讨论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问题,服务学研究早就说明了,服务中,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根本方法。客户满意度评价器,不仅不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反而影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满意度。看起来,患者有了评价医生的权利,其实,还是伤害了患者利益。因为医生不高兴,很别扭。如果医生的收入水平到了非常满意的程度,医生的社会地位达到比较高的水平,患者的满意度,自然有了保障。
所以,医院使用客户满意度评价器,影响了医生的满意度,最终影响了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医院管理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